不同姿势站立训练运动疗法护理床
2、内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时(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复操作。
3、内旋位,坐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将肘关节屈曲后,做外旋下压动作,反复操作。
4、上肢负重训练,哑铃操,棒操,拉沙袋训练,增加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运动功能。
5、举臂摸肩(弯肱拨刀),叉腰挺胸(雏鸟习飞)训练。
肘关节屈曲的训练
1、主动、被动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2、上肢负重,伸肘抓物训练。
3、屈伸时关节(采荷挎篮),展肩屈肘(力拨千钧),肩肘屈伸(白猿献果),双手上举(举火烧天)。
2.旋后
坐在桌边,肩关节放松,屈肘(必须),前臂平置桌上,手握一长柄重物,让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外倾倒。抓握时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抓住即可,此时仅有涉及抓握的肌群发力,并不影响旋转肌肉的放松。如果旋转受限严重,也可以适当用健侧手协助重物向外倾倒。
这个动作对整个肘关节刺激较小,可以适当延长练习时间,如果由其引发的疼痛感不明显,可以每天增加练习次数。这个动作尤其对于涉及桡骨小头损伤的患者来说要提高重视,在伤后术后,合理的,尽早开展练习。
3.伸直
坐在床边,患肢前臂伸出床外,在前臂远端施加负荷,充分放松,尽量坚持15-20分钟,1-2次每天,为了舒适,在肘关节下方可以加设垫子。特别注意,伸直练习由于同屈曲练习方向相反,需要互相间隔3-4个小时进行。
可被动活动下肢的电动起立床对颈髓损伤患者站立训练的影响
目的:观察可被动活动下肢的电动起立床对颈髓损伤患者在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站立训练时间、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3例确诊为颈髓损伤,损伤平面位于C4—C8,ASIA分级为A—B级,病程在3个月内以卧床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3),分别进行下肢活动式电动起立床训练和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完成训练所需时间、运动评分、感觉指数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站立次数增加,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在各时期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实验组9.8±4.16d,对照组16.46±5.42d,P0.05),在训练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感觉指数评分与训练前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带有下肢被动活动功能的电动起立床可减少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电动起立床,更有利于加快颈髓损伤患者康复进程,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姿势站立训练运动疗法护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