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姿势站立训练卧床病人用电动康复床
脑瘫上肢及手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大脑的运动支配区,造成姿势异常、运动障碍为主症。脑瘫患儿可伴有原发的听、视觉障碍及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合并症。如果治疗较晚,还可以出现继发症状,如肌肉痉缩、关节变形等。小儿脑瘫治疗要早,由于双手在日常生活中作用重大,在康复训练中还要加强双手的训练,下面就来谈谈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
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训练
1、屈曲位,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握前臂,沿身体中线慢慢上举,接近耳朵为止,反复操作。
2.旋后
坐在桌边,肩关节放松,屈肘(必须),前臂平置桌上,手握一长柄重物,让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外倾倒。抓握时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抓住即可,此时仅有涉及抓握的肌群发力,并不影响旋转肌肉的放松。如果旋转受限严重,也可以适当用健侧手协助重物向外倾倒。
这个动作对整个肘关节刺激较小,可以适当延长练习时间,如果由其引发的疼痛感不明显,可以每天增加练习次数。这个动作尤其对于涉及桡骨小头损伤的患者来说要提高重视,在伤后术后,合理的,尽早开展练习。
3.伸直
坐在床边,患肢前臂伸出床外,在前臂远端施加负荷,充分放松,尽量坚持15-20分钟,1-2次每天,为了舒适,在肘关节下方可以加设垫子。特别注意,伸直练习由于同屈曲练习方向相反,需要互相间隔3-4个小时进行。
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8月于我院诊断为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66.83±12.17)分,高于对照组的(43.26±12.5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8.93±20.45)分,高于对照组的(50.44±16.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不同姿势站立训练卧床病人用电动康复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