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厂除雾器供应,电厂除雾器,平板除雾器
技术特点
技术原理
以液氨或者浓氨水作为脱硫吸收剂,加水配成稀氨水溶液。烟气经增压风机进入浓缩塔,在浓缩塔内,与脱硫浆液接触,蒸发其水分提高浆液内硫酸铵浓度,同时烟气温度降低后进入主吸收塔。在主吸收塔内,新鲜的稀氨水与烟气接触混合,烟气中的SO2与浆液中的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后被脱除。脱硫后的烟气经除雾器除去烟气夹带的细小液滴后排入烟囱。吸收塔内的浆液排至浓缩塔,经浓缩塔提浓后进入硫酸铵生产系统,最终产物为硫酸铵化肥。由于吸收剂的高活性和优化设计,脱硫吸收剂的利用率很高。
脱硫副产品硫酸铵的用途及市场分析
副产品硫酸铵质量指标
结论:优于国标及行标的硫酸铵肥料标准氨回收法是湿式氨法的一种。1995年氨法技术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列入“十五”863计划;1998年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环保研究所进行技术攻关;2000年我们研制的第1台简易氨法脱硫装置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此后公司通过与多家科研院校的密切合作,在简易氨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氨回收法,并在多个项目上成功稳定运行1年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1、完全资源化--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氨回收法技术将回收的二氧化硫、氨全部转化为化肥,不产生任何废水、废液和废渣,没有二次污染,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将污染物全部资源化,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脱硫技术。
2、脱硫副产物价值高
氨回收法脱硫装置的运行过程即是硫酸铵的生产过程,每吸收1吨液氨可脱除2吨二氧化硫,生产4吨硫酸铵,按照常规价格液氨2000元/吨、硫酸铵700元/吨,则烟气中每吨二氧化硫体现了约400元的价值。因此相对运行费用小,并且煤中含硫量愈高,运行费用愈低。企业可利用价格低廉的高硫煤,同时大幅度降低燃料成本和脱硫费用,一举两得。
3、装置阻力小,节省运行电耗
利用氨法脱硫的高活性,使液气比较常规湿法脱硫技术降低。脱硫塔的阻力仅为850Pa左右,无加热装置时包括烟道等阻力脱硫岛总阻力在1000Pa左右;配蒸汽加热器时脱硫岛的总设计阻力也只有1250Pa左右。因此,氨法脱硫装置可以利用原锅炉引风机的潜力,大多无需新配增压风机;即便原风机无潜力,也可适当进行风机改造或增加小压头的风机即可。系统阻力较常规脱硫技术节电50%以上。另外,循环泵的功耗降低了近70%。
4、防腐先进、运行可靠
氨回收法采用国外先进的重防腐技术,并选用可靠的材料和设备,装置可靠性达98.5%。脱硫剂及脱硫产物都是易溶性物质,装置内脱硫液为澄清溶液,无积垢无磨损,更容易实现PLC、DCS等自动控制,操作控制简单易行。
5、装置设备占地小,便于老锅炉改造
氨回收法脱硫装置无需原料预处理工序,副产物的生产过程也相对简单,总配置的设备在30台套左右,且处理量较少,设备选型无需太大。脱硫部分的设备占地与锅炉的规模相关,75t/h-1000t/h的锅炉占地在150m2-500m2左右;脱硫液处理即硫铵工序占地与锅炉的含硫量有关,但相关系数不大,整个硫铵工序正常占地在500m2内。
6、既脱硫又脱硝--适应环保更高要求
氨对NOX同样有吸收作用。另外脱硫过程中形成的亚硫铵对NOX还具有还原作用,所以氨法脱硫的同时也可实现脱硝的目的,以建成的湖北化肥厂脱硫装置为例,经环保部门检测其脱硝率达到55%。
7、适合长远推广
氨回收法烟气脱硫技术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技术,因此投资更少、从长远角度更有利于在我国长期和全面推广。目前应用较多的钙法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不但要支付较高的先期技术转让费和项目实施时的技术使用费,而且常常是多家国内脱硫公司引进同一种技术,造成资源浪费。
氨法技术本身已经通过专家及工程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如果企业采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氨水作脱硫剂,将更符合循环经济和节能要求,可以申报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奖励。脱硫副产的亚硫铵溶液既可以通过后续装置干燥结晶制成硫铵化肥出售,也可以不用干燥,将亚硫铵溶液直接运去氮肥厂做复合肥原料,进一步降低能耗,成本低廉。
硫酸铵俗称“肥田粉”,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氮肥,可单独使用也可配肥使用。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2001年的统计:我国硫酸铵用于配复合肥的量超过150万吨/年。另外,出口贸易量超过200万吨/年。而我国目前的硫酸铵产量约150万吨/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硫酸铵既是氮肥又是硫肥,不仅含氮(21%),还含硫(24%),中国缺硫土地面积超过30%,硫肥日益受到重视。硫酸铵是水稻最理想的化肥,施用硫酸铵,可降低水稻甲烷释放量,提高光合作用效能。
硫酸铵是一种酸性肥料,更适合用于碱性土壤和很多经济作物,比如北方盐碱地及茶叶、柑桔、柠檬和油料作物等。
硫酸铵作为农用化肥时与其他氮肥比较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1、肥效显著,氮的利用率高。
2、吸湿性低,物理性能良好。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
4、配肥性能良好,能和大多数氮、磷、钾肥匹配。
(执行标准:GB535-1995 DL/T808-2002)
指标名称 GB535-1995
一等品 DL/T808-2002 实测指标
外观 无可见机械杂质 白色或灰白色粒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机械杂质 无可见机械杂质
氮(N)含量% ≥21.0 ≥18.0 21.09
水分(H2O)% ≤0.3 ≤1.5 0.09
游离酸(H2SO4)含量% ≤0.05 ≤2.0 0.039
注:实测指标为云南解化集团烟气脱硫现场取样的实测值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