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平烟道除雾器,垂直烟道除雾器
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3.3.1脱硫效率≥98%;脱硫后烟气中SO2含量执行《GB13223-2003》,在设计工况下,不高于200mg/Nm3。
3.3.2整套装置运行时间相对于锅炉运行时间的可用率执行《HJ/T179-2005》,脱硫装置可用率不低于98%。装置每年小修一次,每3年大修一次,主体设备设计寿命为30年(不包括易损件:运转设备、阀门、紧固件等)。
3.3.3设计工况下,脱硫的系统总压降(系统进出口压力差)小于1000Pa。
3.3.4脱硫后排放烟气雾滴浓度执行《HJ/T179-2005》不大于50mg/m3。
3.4系统设计消耗定额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小时消耗指标
年消耗指标
1
液氨
99.6%
t
0.527
4523
2
水
t
15
146030
3
电
380V
kWh
445
3891270
4. 项目建设和投运
4.1建设阶段
260T/H锅炉一期烟气脱硫装置于2007年9月份批复立项,该项目集团自主设计,工业装备公司承建,2007年10月份项目破土动工。项目安装期间,对进厂设备认真组织验收、拆检,对设备、电器仪表等缺陷严格整改,确保设备不出现质量问题;进行图纸会审,确保图纸符合工艺安装要求,严格组织施工,吸取其他厂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工艺进行了调整,在全体项目人员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于5月26日系统并入烟气运行,一次开车成功,宣告工程建设结束。
4.2开车调试、运行阶段
2008年3、4月底开始单机试运并水联动调试消缺,开车调试消缺完成后,5月26日正式向系统投烟气,并加氨水运行,6月4日硫铵系统开车,产出第一袋硫铵。在项目开车调试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如循环泵和结晶泵腐蚀严重、玻璃钢管道漏点多,循环液位不稳定;丝网除雾器阻力大、浓缩段运行中产生积料多;离心机筛网磨损变大出料不正常;浓缩段产生堵塞溢液等,针对出现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共同磋商研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了调整:
4.2.1对氧化段溢流平衡管进行了改造,有效改进了烟气脱硫运行操作条件。
4.2.2将脱硫塔丝网除雾器更换为折流式除雾器,脱硫进口压力由1.2 KPa降至0.5KPa,除雾器基本无阻力最大100Pa,一段吸收压差0.3KPa,同样负荷下系统压差比原来下降了0.7KPa,新除雾器冲洗水没有带水现象。
4.2.3针对氧化段有时向浓缩段带液的情况,降低了氧化段的溢流管的高度(下降了300mm),开车后没有出现带液现象。
4.2.4浓缩段上溢流口增加冲洗水,倒U形弯管高点增加破虹管,浓缩段底部增加了液位计,方便了运行人员的操作,有效控制了溢液事故。
在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懈的摸索调整,确定了以控制固含量、确保离心机出料为重点,烟气调整为辅助的运行方式;积极推行了新工艺,根据硫铵形成的化学反应机理,根据PH值控制好加氨量,合理控制亚铵加入量和一、二级循环槽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含量,成功地将内部企业副产亚铵加入脱硫液体循环系统,增加了硫铵产量,减少了能源浪费。现今脱硫系统工艺运行稳定,工况烟气量为44.5万立方/小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由4000 mg/m3 脱除到 200mg/m3以下,脱硫效率98%以上,硫铵成品达标。
5.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投运后,有效利用了园区尿素系统副产的稀氨水,回收了内部企业副产亚铵溶液,使资源充分利用,年减少SO2排放8403吨,同时可将烟气中的SO2回收,并资源化,生产硫酸铵1.7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44.6万元;据初步估算,硫铵生产成本在800元/吨左右,硫铵外售价格在950元/吨,年净收益264万元。烟气脱硫投运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根据260吨锅炉烟气脱硫的建设及运行经验,集团下属各企业130吨、75吨锅炉都在建设烟气氨法脱硫装置,全部自行设计,自行安装,08年底均可建成投产。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