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4364-2012《洗甲液》是中国轻工行业发布的关于洗甲液产品的质量标准,于2012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洗甲液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适用于以溶剂为主要成分,用于去除涂覆在指甲上的指甲油、甲胶等彩妆产品的液体或膏状洗甲液。
一、术语定义
明确了“洗甲液”的定义:以溶剂(如乙酸乙酯、丙酮、乙酸丁酯等)为主要原料,添加保湿剂、增稠剂、防腐剂等辅料制成的,用于清除指甲表面指甲油或甲胶的产品,形态可为液体或膏状。
二、分类
按产品形态分为两类:
液体洗甲液:流动性液体;
膏状洗甲液:半固体膏体。
三、技术要求
1、感官指标:
外观:液体应澄清透明(或均匀膏体),无分层、沉淀;膏体应细腻均匀,无明显颗粒。
气味:无异味或仅有轻微原料味。
2、理化指标:
pH值:4.0~8.0(接近人体皮肤耐受范围,减少刺激)。
粘度(仅膏状):10000~50000 mPa·s(保证涂抹性和去甲效果)。
干燥时间:≤30s(涂抹后快速成膜,不黏腻)。
去甲力:对标准测试指甲油(如红色醇酸树脂指甲油)的去除率≥95%(模拟实际使用效果)。
3、卫生指标:
微生物:细菌总数≤1000 CFU/g(或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 CFU/g(或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保障使用安全)。
有害成分限量:甲醇≤2000 mg/kg(避免经皮肤吸收中毒);
使用性能:对指甲无刺激性(通过人体斑贴试验验证),易清洗(清水或普通洗手液可洗净残留)。
4、试验方法
感官:目测观察外观,鼻嗅判断气味。
pH值: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用pH计测定。
粘度(膏状):使用旋转粘度计在规定温度(25℃)下测试。
去甲力:在模拟指甲片(如玻璃片)上均匀涂抹标准指甲油,干燥后用洗甲液擦拭,计算残留面积占比。
微生物:按《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培养计数。
有害成分:甲醇用气相色谱法,重金属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5.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需检验感官、pH值、干燥时间、微生物(部分项目)等常规指标,合格后方可出厂。
型式检验:每年至少一次或在原料/工艺变更、长期停产后复产时进行,全项检验(包括去甲力、重金属等)。
判定规则: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为合格;若有不合格项,可加倍抽样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