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扎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扎。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扎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嘛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疼、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心肌损害、器质性精神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的物质,而是致物质普遍溶于乙醇。
在中国传统医观点上,乙醇有促进人体吸收药物的功能,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治虚冷症状。药酒便是依照此原理制备出来的。


物理性质
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3,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3,
乙醇的各种表现形式
相对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g/mol。沸点是78.4℃,熔点是-114.3℃。纯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挥发。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性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
λ=589.3nm和18.35℃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以上内容来自:[5] [6] [7] [8]
溶解性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甲醇、丙铜、甘油等多数溶剂。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潮解性
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较强的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但氯化钠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用试剂。


制备方法
合成方法
20世纪30年代以前,发酵法是乙醇的工业生产方法。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合成法乙醇的产量越来越大。但合成法乙醇中夹杂的异构高碳醇,对人的高级神经中枢的嘛醉作用,不适宜用作饮料、食品、及香料等。因此,即使在石油化工发达的国家,发酵法乙醇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
【发酵法】
将富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等或野生植物果实经水洗、粉碎后,进行加压蒸煮,使淀粉糊化,再加入适量的水,冷却至60℃左右加入淀粉酶,使淀粉依次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然后加入酶母菌进行发酵制得乙醇。
【水合法】
以乙烯和水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制取。水合法分为间接水合法和直接水合法两种。间接水合法也称硫酸酯法,反应分两步进行。先把95~98%的硫酸和50~60%的乙烯按2:1(重量比)在塔式反应器吸收反应,60~80℃、0.78~1.96MPa条件下生成硫酸酯。第二步是将硫酸酯在水解塔中,于80~100℃、0.2~0.29MPa压力下水解而得乙醇,同时生成副产物醚。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乙醇。直接水合法即一步法。由乙烯和水在磷酸催化剂存在下高温加压水合制得。本法流程简单、腐蚀性小,不需特殊钢材,副产醚量少,但要求乙烯纯度高,耗电量大。无论用发酵法或乙烯水合法,制得的乙醇通常都是乙醇和水的共沸物,即浓度为95%的工业乙醇。
纯化方法
市售的无水乙醇一般只能达到99.5%纯度,在许多反应中需用纯度更高的无水乙醇,经常需自己制备。通常工业用的95.5%的乙醇不能直接用蒸馏法制取无水乙醇,因95.5%乙醇和4.5%的水形成恒沸点混合物。要把水除去,一步是加入氧化钙(生石灰)煮沸回流,使乙醇中的水与生石灰作用生成氢氧化钙,然后再将无水乙醇蒸出。这样得到无水乙醇,纯度高约99.5%。纯度更高的无水乙醇可用金属镁或钠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