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作用
消毒
广泛用于医用消毒(体积分数为75%±5%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用消毒)。
一般使用 95%的酒精用于器械消毒;70~75%的酒精用于杀菌,例如75%的酒精在常温(25℃)下,一分钟内可以杀大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珠菌、白色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更低浓度的酒精用于降低体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
但是研究表明,乙醇不能杀芽孢,也不能杀病毒(如:乙肝的病毒)。故乙醇只能用于一般消毒,达不到灭菌标准。[3-4] [13] [14] [16] [11]
食用
乙醇还可以用于食用,如酒。因为它能作为良好的溶剂,所以中医用它来送服中药,以溶解中药中大部分有机成分。
酒精在中药使用上的作用:
1、酒精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精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2、酒精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溶解酒精之中;
3、防腐作用。
乙醇是重要的溶剂,广泛用于涂料、卫生用品、化妆品、油脂等各个方法,占乙醇总耗量的50%左右。乙醇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于制造醛、乙二烯、乙胺、乙酸酯、乙酸、氯烷等等,并衍生出染料、涂料、香料、合成橡胶、洗涤剂等产品的许多中间体,其制品多达300种以上,乙醇作为化工产品中间体的用途正在逐步下降,许多产品例如醛、乙酸已不再采用乙醇作原料而用其他原料代替。75%的乙醇水溶液具有强杀菌能力,是常用的消毒。经过专门精制的乙醇也可用于制造饮料。与甲醇类似,乙醇可作能源使用。有的国家已开始单独用乙醇作汽车燃料或掺到汽油(10%以上)中使用以节约汽油。
吸收
饮酒后,乙醇很快通过胃和肠的毛血管进入血液。
一般情况下,饮酒者血液中乙醇的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在30~45分钟内将达到大值,随后逐渐降低。
当BAC超过1000mg/L时,将可能引起明显的乙醇中毒。
摄入体内的乙醇除少量未被代谢而通过呼吸和尿液直接排出外,大部分乙醇需被氧化分解。[16] [8] [13]
代谢
在乙醇的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布在肝,在胃肠道及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
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后,首先被ADH氧化为醛,而醛脱氢酶则能把醛进一步催化为乙酸,在肝中乙醇还能被CYP2E1酶分解代谢。
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醛,而醛具有让毛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上脸”。另外还有一种酶——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乙醇脱氢酶没有醛脱氢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引起的。
乙醇代谢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体内酶的含量,其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并与遗传有关。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大部分人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醛分解较慢,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所以严格地说酒精的代谢速度是没法用一个准确的速度来描述的,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