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阶段(1999 年 - 2003 年)
单机版摄像头监控:1999 年最早的控费系统诞生,由单机版摄像头在科室内进行实时监控,但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只是一种简单的监控手段1。
发展阶段(2003 年 - 2009 年)
单机版 IC 卡刷卡式控费:2003-2006 年采用发卡机和刷卡方式进行控制,收费处发给患者一张卡,患者拿卡去科室刷卡后做检查1。
网络称重式彩超控费:2006-2009 年,随着网络的普及,诞生了网络称重式的彩超控费方案,通过压力传感器识别患者体重差异,从而达到控费效果1。
改进阶段(2009 年 - 2014 年)
射频床替代部分传统称重式方案:2009-2014 年,射频床替代了部分传统称重式的彩超控制方案1。
提升阶段(2014 年 - 2018 年)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2014-2018 年,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商用,控费系统方案也随之变化,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监管,解决了检查换人的问题,控费技术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1。
完善阶段(2018 年 - 至今)
图像识别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2018 年以后,和之风医疗设备智能控费系统 v6.0 通过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患者检查影像和记录患者面部特征,进行监管使控费监管方案更加完善1。
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技术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技术越来越成熟,控费方案也随之变化,控费系统完成了一次大的突破,全新的大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让控费方案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升级,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设备智能控费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和深度学习分析能力,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设备内部图像和项目信息进行读取,深度学习图像并分析患者检查部位、项目、开始和结束时间,自动对本次检查过程进行判断和记录1。
控费系统-控制方式的分析对比:
传统防漏费控制方式
? 需要设备操作者逐个输号或选号;
? 检查床上方安装摄像头、检查床外围装传感器、控制开关门的次数,诊断屏上加装外挂屏,检查检验设备电源线加装电流检测器;
? 需要拆检查检验设备;
? 只能通过电脑端查询日志;
传统防漏费弊端:
? 科室任务量重、又增加设备操作者工作量,控费系统不容易落地实;
? 侵犯患者隐私,传感器误差大、并容易损坏,外挂屏不清晰,影响写诊断报告;
? 医院检查检验设备比较昂贵、拆机增加损坏风险;
? 系统日志记录不完善、不准确,无法精准判断是否违规;
和之风医疗设备智能控费系统v6.0控制方式
ü 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一对一与医院信息化对接、自动获取患者缴费信息;
ü 去传感器,不加装任何外围传感器,通过AI智能识别分析对设备进行实时控制;
ü 不拆机、不断电,智能违规锁屏;
ü 通过手机app端查看违规信息;
和之风医疗设备智能控费系统v6.0优势:
ü 不增加科室操作员的工作量、系统自动获取,系统更容易落地实施;
ü 避免传感器容易损坏和控制不够精准,使用AI智能分析,更精准实现分项目控制、分部位控制;
ü 违规后,智能锁屏,不损坏检查检验设备;
ü 使用手机app端,更加方便,并且能够形成视频记录,使更加有理有据;
和之风医疗设备防漏费管理系统可控设备:
1.治疗类:牙科设备、伽马刀、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等。
2.大型设备:CT、核磁、PECT、C型臂。
3.放射类:DR、X光、钼靶、透视等。
4.超声类:彩超、B超、多普勒等。
5.检验类:生化、免疫、血球、化学发光等。
6.生电类:脑电图、心电图等。
7.内镜类:肠镜、胃镜等。
8.针对特殊医疗设备,可以根据设备不同特性,据实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