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及原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后不仅会导致其营养价值降低,还会降低动物的生产、繁殖性能和免疫机制。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适当添加防霉剂,是减少饲料霉变和霉菌毒素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机理:抑菌的有效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穿透霉菌、细菌、酵母等细胞壁,作用于细胞内蛋白质,使其变性,从而抑制细胞生长繁殖达到抑菌作用。
优点:不受水分、pH值的影响,对黑曲霉、烟曲霉等11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效价高,少量添加即可完全抑制灰绿曲霉、烟曲霉和白地霉的生长[黄通旺,2006(2)]。
缺点:无明显缺点。
自然状态下,双乙酸钠会缓慢释放出乙酸。乙酸可有效地渗透到霉菌组织的细胞壁,干扰细胞间酶的相互作用,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抑菌防霉作用;乙酸是参与畜禽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由血液送到代谢组织的细胞浆中,在乙酸辅酶A合成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乙酸辅酶A,而乙酸辅酶A是糖、脂肪酸、氨基酸分解进入呼吸链的活性形式,通过它实现上述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因此双乙酸钠有促进畜禽机体物质代谢的作用。
乙酸在消化道内可解离出氢离子,可作为饲料酸化剂;乙酸钠醋酸味,能够提高动物的采食性;乙酸能抑制霉菌、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抑制饲料发霉、腐败,从而起到防腐、保鲜效果。
双乙酸钠: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乙酸含量:39-41%
乙酸钠含量:58-60%
ph值:4.5-5.0
水分:≤0.2%
水溶性:22-66%
含量:99%
CAS:126-96-5
分子量:142
分子式:C4H7Nao4
颗粒状:200目
重金属:≤0.002
氯离子含量:200-500ppm
生产执行标准:NY/T 142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