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客户来说,您可能了解导热油,却不一定了解导热油的生产过程,不了解其背后的工艺。下面小编带您走进这片领域。
一、根据SH/T 0677-1999标准要求,尽快完善生产设备,配备试验仪器,改进产品质量。
二、应加入具有优良热稳定性的功能添加剂,以延缓油品的氧化变质,延长使用寿命。该复合剂应采用高温抗氧剂、抗垢剂和金属钝化剂等多种添加剂复配而成,其高温抗氧功效可有效延缓导热油运行过程中的氧化变稠;阻垢功效可使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氧化物和聚合物有效溶解,不形成沉渣或粘稠物质,保证炉管壁的清洁并提供优良的传热效果。
三、进行热稳定性测定后,对产品说明书重新编写,使之更客观地反映产品质量和特点。
四、鼓励在SH/T 0677-1999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企业标准,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您了解了过程,是否也很想亲眼见见呢?欢迎您来到我们濮阳市永龙化工有限公司来实地参观。
导热油的发展在国外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研制的Dowtherm
A便成功推向市场,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达国家推出了更多性能优良的合成高温导热油品种,其中,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成功氢化三联苯——这种至今仍然是液相范围内可达350℃使用温度、应用广泛的合成高温导热油。
在此期间我国开始了合成高温导热油的前期研究,但由于工业水平较低并且未合理开发,发展缓慢。70年代随着我国一些工业装置设备被引进,导热油技术也被带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石化、化纤等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工艺的引进,国内对高温导热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国内才真正开始合成高温导热油的研发。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更多人认识到合成高温导热油的优势,但始终没有规模化生产。
制约我国氢化三联苯工业化的关键根本原因是其主要原料——联苯生产工艺的落后和氢化三联苯加氢工艺不成熟,从而导致我国的合成高温导热油市场多年以来长期被国外进口品牌牢牢占据。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必要,合成高温导热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舒尔茨化学公司(工厂是中能化学科技)在合成高温导热油的产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内首先将氢化三联苯工业化生产,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往合成高温导热油只能依赖进口厂家被动局面。
目前,以舒尔茨化学为代表的国产合成高温导热油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进口的同类型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要选择。
导热油安全使用事项
循环排气后,采用逐步逐级升温的方式,进一步排除系统中残存的空气、水分和可能存在的低沸点汽化物。以每小时上升20℃的速度升温至100~120℃后保温5~6小时,然后再升温到180~220℃保持4~5小时后,若无异常情况再升温到使用温度,投入正常运行。并关闭辅助排气管阀门(f14),确保膨胀槽油温低于70℃,防止因导热油高温氧化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