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热输出
沥青存储在大型储罐中,当在使用输出时,需要对储罐中的沥青进行加热后,提高沥青的流动性,方可顺利、快速输出。加热输出需要的热源一般是导热油。据石油化工技术推广中心介绍,传统加热方式如下缺点:
1、加热过程不经济。当只需要倒出少量沥青时,也要对整个罐内的沥青全部进行加热,加热的沥青量是该次使用量的几倍,使大量的导热油做了无用功。
2、罐内各部分沥青温度不均衡。靠近加热器的沥青温度较高,远离加热器的沥青温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出油的流动性。
3、影响沥青质量。反复对罐内沥青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细小的分解物,对沥青色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后期处理的成本。
局部加热技术:导热油进入“局部快速加热器”后,对沥青罐中的沥青进行局部快速加热,需要多少沥青,加热多少沥青,不用整罐、反复加热,在节省能源的同时,沥青输出更加迅速。
超限导致路况加速衰变的机理
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时,车道上各种车辆荷载的换算累计当量轴次是关键的设计计算指标,当出现重载或超限时,其换算得到的当量轴载是标准轴载的几何级倍数,所以超限对浙青路面的破坏作用非常突出。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规定,按照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等级。计算交通等级时,应将各种不同类型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一种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的作用次数。


超限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
超限会导致沥青路面结构过早遭受破坏,致使路面使用时间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甚至在通车后很短的时间内,路面结构就出现严重的疲劳开裂、坑槽、拥包、车辙、沉陷等病害,降低路面的使用功能。
在路面损坏的肇因中,行车荷载占主导地位。行车荷载对路面损坏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即轴载大小和行车作用次数,行车荷载导致的损坏与行车荷载关系密切。车辆超限导致的轴载超重和行车作用次数的几何级数增加效应,会导致路面迅速出现各种病害,超限越严重,路面损坏现象越严重,路况衰减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