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药物缓释微球制剂在线式高速乳化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药物控释制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剂,艾塞那肽微球制剂,溶剂挥发法制备缓释微球,新工艺双入口在线高速乳化机
大多数的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以致口服后不能产生足够高的有效血药浓度,这类药物不能通过口服途径给药。皮下注射时由于体内蛋白酶的存在,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很短,需要频繁注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依从性。
利用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材料(例如高分子材料)包裹药物活性成分,制成微球制剂,通过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在体内逐步降解来控制药物释放,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然而,大多数微球制剂都存在很高的药物突释现象以及此后的低释,造成血药浓度过高或者低于有效血药浓度。此外,在微球制剂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生物活性药物成分活性降低或降解,对于多肽类药物来说尤 其如此。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制剂和工艺来改善这类缓释制剂的突释及维持释放期间的有效血药浓度。
传统工艺制备:
1.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或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或聚乳酸溶液;
2.按照一定比例,将多肽药物和保护剂溶于无菌水中,得到多肽药物溶液;
3.按照一定比例将1.2搅拌至形成均一、澄清、透明的混合液;
4.挥发乳液有机溶剂,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即得多肽药物 缓释微球制剂。
此方法制备的微球形状不规整,不是规则圆球,表面凹凸不平,粒径分布不均匀,平均粒径在20~40微米之间。制备过程中需要筛选出不符合要求 的部分,来控制微球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使产率大大下降,同时增加了 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和无菌工艺操作的难度
微球平均粒径的大小也影响生物活性多肽药物从微球中的释放。随着微球粒径的逐渐增大,生物活性多肽药物从微球中释放速度也逐渐减慢,相应释放时间也随之延长。微球粒径越大,注射时越困难,病人的疼痛感越强。
新工艺:
1.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或聚乳酸溶于有机溶剂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或聚乳酸溶液;
2.按照一定比例,将多肽药物和保护剂溶于无菌水中,得到多肽药物溶液;
3.两相按照一定比例进入双入口高速乳化机
上海依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IKN 推出了一种微球制备的新方案可通过双入口在线式连续式乳化机制备,解决了现有制备方法获得的微球的收率低,实现了乳化法制备的微球收率很高(>90%),粒径均一
此工艺存在一定门槛,对企业研发技术力量要求较高,两相比例需要摸索。后不同批次剂量做出的产品一致。
影响分散乳化结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分散乳化的形式(批次式和连续式)(连续式比批次好)
2 分散乳化的剪切速率 (越大,效果越好)
3 分散乳化的齿形结构(分为初齿,中齿,细齿,超细齿,越细齿效果越好)
4 物料在分散腔体的停留时间,均质时间(可以看作同等的电机,流量越小,效果越好)
5 循环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到设备的期限,就不能再好)
均质乳化机 |
标准流量(H2O) |
输出转速 |
标准线速度 |
马达功率 |
进出口尺寸 |
型号 |
l/h |
rpm |
m/s |
kW |
|
|
300-1,000 |
14000 |
44 |
4 |
DN25/DN15 |
ERS 2000/5 |
1,000-1.5000 |
10,500 |
44 |
11 |
DN40 /DN 32 |
ERS 2000/10 |
3,000 |
7,300 |
44 |
22 |
DN50 / DN50 |
ERS 2000/20 |
8,000 |
4,900 |
44 |
37 |
DN80 /DN 65 |
ERS 2000/30 |
20,000 |
2,850 |
44 |
75 |
DN150 /DN 125 |
ERS 2000/50 |
40,000 |
2,000 |
44 |
160 |
DN200 /DN 150 |
1 表中上限处理量是指介质为“水”的测定数据。
2 处理量取决于物料的粘度,稠度和#终产品的要求。
多肽药物缓释微球制剂在线式高速乳化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药物控释制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剂,艾塞那肽微球制剂,溶剂挥发法制备缓释微球,新工艺双入口在线高速乳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