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对讲机
近两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数字模式的对讲机开始进入市场,最终进入消费者的口袋里。有的地区在原有的中继台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数字中继台。很多公司正在推进对讲机数字化的进程意图从中分一杯羹。但在方便了本地使用者的需求的同时,在爱好者人群中对于数字语音模式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乐观的爱好者认为下一个本地对讲的重任就交给替代了传统FM的数字对讲机,而悲观的爱好者则觉得数字对讲迟早要逃回专业机领域。你怎么看? (以下“数字模式”特指“多用于UV频段的数字语音模式”) 部分支持DMR模式的数字手台 喜爱数字模式的人意志很坚定,反对数字模式的人同样绝不退让。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每次讨论的时候都像是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决斗。他们都能抓住支持自己论点的一方面来做做文章,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 对于支持者来说,他们的论点一般如此: · 认为数字模式在日常使用中提供了较好的语音稳定性。 数字模式的语音传递采用数字模式,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 极好的识别用户的方式。 对于保存到通信录和中继台上的用户,手台可以直接显示用户的姓名或呼号。对于用户管理方面提供了很大便利。 · 其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操作的难度,提供了更好的操作感觉。 非常类似功能机的设计及操作方式,比起过去传统的FM手台的操作要直观了很多。 · 有些模式还可携带其他信息。
数字对讲机
使用过模拟对讲机的朋友都知道模拟对讲机容易出现串频的现象,但是数字对讲机对于串频这类现象几乎等于零,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华安捷讯对讲机公司就和大家谈谈数字对讲机为什么不容易出现串频的现象:数字对讲机所谓加密,就是将正常情况下可懂的文件数据输入密码机,由密码机变成不可懂的乱码,即将“明文”变成“密文”;所谓解密,就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即将“密文” 变成“明文”
对讲机工作的几种模式
1发送模式
发送模式:话音被MIC(麦克风)收集,如果VOX功能开启,则信号一路被送到MCU进行判别,另一路在MCU应答后则会送到Splatter Filter, 在那与CTCSS信号会合,一起送到发射电路部分。否则,信号直接和CTCSS信号一起发射出去 。
2接收模式
接收模式:在此模式下,发射通路将会关闭,解调出的信号兵分三路,一路通过Tone Filter和比较器送到MCU,检查是否为同一编码;一路被送到语音处理部分,如果CTCSS编码相同,则通过扬声器发出信号,否则静音;还有一路信号被送到噪声检测电路中,该电路由Noise Amp(噪声放大器), SQ(Squelch Detecter, 静噪检测器)和比较器组成。
该电路控制着Squelch Level(静噪等级),如果用户选择较高的静噪等级,则对讲机的抗干扰能力会很强,不过通信距离将会缩短,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SQ还控制着Monitor(监1听)功能。通常信号很弱时是不会送到扬声器中(反正听不清),监1听就是要听到这种微弱的信号,让SQ关掉,信号直接送到扬声器,用耳朵从噪音中辨别话音。不过监1听要消耗很大的能量,一般地,正常收听状态只需要0.18uV/2.5秒的能量注入,监1听状态则需要至少0.4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