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燃气事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市燃气的普及程度非常低,仅有百分之十几,广大农村几乎没有人使用燃气。那时,燃气灶处于起步阶段(1980年以前),产品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此前,燃气用具每家只有最简单的燃气灶,产品结构也很简单。灶面材料大多为铸铁,表面电镀或喷涂等处理,没有电点火装置,工艺也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中。
火盖是燃气灶的核心部件之一,火盖的材质、火孔设计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燃气灶火盖的材质大都是铜合金的,但铜合金也分两种。一种是含铜量在53%左右的柜装黄铜,这是国内大多数企业和一些山寨工厂用的材质。另一种是含铜量57%的引铸非标黄铜,这种铜合金一公斤比柜装黄铜要贵几十块钱,因此质量更好。国内像一些专业的灶具品牌都是用这种引铸非标黄铜合金。至于是哪种黄铜,你肉眼是看不出来的。非专业人士,也根本不太可能知道这些。 火盖的火孔设计比较多。但主要有圆孔型、梯形、矩形、条形等。其中圆孔形为一代火盖,很早以前就有了,比较常见,易堵塞,经常要用牙签、针什么的清除一下火孔里的杂质,以免烧坏火盖。梯形的还是比较少见的。条形火孔总体而言热效率更高、功率比其他火孔更大,比较适合中国人炒、爆、炝等做菜的习惯。
燃气灶按照出火的火苗方向可以分为直火燃烧、侧火燃烧、旋转火燃烧。直火燃烧很常见,就是出气孔朝上,火苗从下到上,垂直于锅底。侧火燃烧的火盖主要以圆形火孔为主,出气孔不在火盖上面,而在火盖四周,斜向上朝向锅底喷出。旋转火燃烧的火盖主要为条形火孔 ,由于出气量适宜、与空气混合较充分,而且火焰温度高的蓝色部分基本都朝向锅底,因此这种燃烧方式的热效率高,火力较集中,更适合于爆炒等中国菜式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