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路灯的控制、巡检和调光仍然是智能路灯的三个核心方式。“在城市的主、次、支路上排列着的数量众多的路灯,只需在信号灯杆上加装带地址的智能控制模块,通过ZigBee技术完成通信对接,经集中控制器,向通讯指挥中心传输数据信息,就能实现路灯的开关、灯光远程调控、参数监控、自动巡检、故障监控等功能。在特殊环境下,智慧路灯还能通过对自然光照度的测量自动调节开关灯时间,根据市民需求、车流量等数据自动调节亮度,利用手机等终端就能实现单独控制。”工作人员到介绍到,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用户在LED能耗的基础上,再节能40%以上,而单单依靠提高芯片效率来节能40%,则并非易事。

也就是说,从资产管理上,可以协助用户清楚地了解每一盏路灯的位置、维护、使用等情况;从能源消耗上,可以协助用户明确知道所有路灯的实时能耗情况;从便捷管理上,大大节省了人力维护成本,延长了灯具寿命。总之,不但节约了电费,还非常利于城市管理。
外置防雷器通常由专业的防雷厂家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具有防雷效果好、更换方便等优势,内置防雷器通常由安防设备厂商设计、生产和销售,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但内置防雷模块一旦损坏即需要对安防设备进行整机维修或更换,很难为用户接受。

内置式防雷器或称内置式防浪涌模块。内置式防浪涌模块相对应的是产品测试标准为IEC61000,其所防的浪涌范围更广,但是能量普遍不高,标准中较大的浪涌也只达到了类似4kV/2kA(1.2/50us、8/20us组合波)。相对防雷的标准来说,能量远远不足。外置式防雷模块所参照的测试标准为IEC61643-11(GB18802.1)及IEC61643-21(GB18802.21),应用的标准防雷要求一般要达到5kA(8/20us)以上,远远大于内置式防浪涌模块的测试要求。浪涌模块在启动保护时,需要泄放一定的电流,所以会产生一定的二次感应,外置式防雷模块要比内置式防浪涌模块能更好地规避二次感应。
企事业单位需要与运营相关的天气、路面、路况信息、交通流的现状及预测信息,交通设施与车辆的使用情况信息以及交通事故信息和事故预报警信息等。社会公众需要天气、时刻表、路面状况信息、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驾驶员还需要多方位的道路与交通设施、交通状况信息、交通控制信息等,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了解动态交通信息,包括事故、施工、阻塞等信息,了解事故处理情况等信息。

综合来讲,交信息服务系统需要提供城市道路交通流信息、交通控制信息、事故信息等,这也是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所要采集的实时交通信息。通过以上的需求分析,为了满足各个交通系统的要求,城市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都必须提供交通量、占有率、车速等几个基本的交通信息,这就成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下面一系列的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基本功能要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