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行业自律,形成中国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市场、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形成一个系统工程。
市场需求是决定一切的,有什么样的物流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物流。物流的需求有现实的需求,也有潜在的需求,我们的任务是要去开拓现实的需求,挖掘潜在的需求。物流的需求既有共同的需求,也有个性化的需求,就像旅游一样,一开始参加旅游团就会很满足,现在自由行、家庭游、特色游五花八门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多,物流也是一样。

随着主要经济体贸易流大幅减弱,亚美、亚欧等全球海运主干航线的货量不可避免地进入下行通道。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中国在计划机制下形成的一大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镇江至浙江物流,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万向发展。2012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较快增长,镇江至福建物流,增速缓中趋稳,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增幅比2011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的中国经济发展更使得快递业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快递业的年增长率远高于同年GDP的增长率,2000年前,中国的驿站开始发展。[3] 截至2015年底,全国主要城市安装智能快件箱已逾6万组,投递快件逾2亿件。快递服务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邮政局力推快递业务板块由“1+1”向“1+3”拓展,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制造业、跨境贸易多点开花。快递已经成长为支撑电商发展的主渠道,2015年,镇江,行业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超3万亿元。快递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加速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