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业发展主要分为2种发展情况,一种是采用传统制造的奢侈品或高附加的工艺产品,另一种是随着自动化工业发展的大规模批量化产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数字化生产和信息化经营管理作用越来越显著。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融合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产生了新型制造方式,并从数字化工厂逐步向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工厂”最早由美国提出,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一步高度融合。


自动化库存管理:物联网可以让企业对于库存和供应链的状态有更深入的掌握,跟踪库存地点和状态(包括温度、湿度和损坏情况等)。企业在具备了整个供应链上监测产品的能力后,可以增加处理和响应时间,减少缺货和库存积压的情况,并改善适时生产流程。


物联网传感器可以用来增加任务完成的透明度,提供相关信息来帮助减少工作站的传送时间,还可以用在装配区域,以便帮助识别产品状态,及定位工具、配件和原料,实现生产流程比以往机械加工更高效运行。
应对挑战:从“制造”到“智造”,可视性开出一剂良药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提升转型的关键点,虽然有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精益制造的成熟经验做参照,但企业切勿盲目“照葫芦画瓢”,“中国制造”还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但这绝非是一道简单命题。首先,产品创新需要利用先进制造技术(IT技术、自动化、机器人等)提升工艺(提高产品吸引力)。其次,内部优化则要使用精益制造的模式,让IT环境适应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后期运维,甚至产品(智能化产品)带来的弹性业务,高密度计算和全程数据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