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绿化添加剂|CBS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三峡大学专利产品
产品名称: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
简 介
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是高陡岩石边坡植被防护土壤基材活性化物质,是和水泥混合的外加剂,是“植被混凝土边坡绿化技术”必须添加的核心材料。是三峡大学科研人员研发出来的专利技术。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人们在充分利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开发大自然的同时,也在无情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尤其在水利、电力、公路、铁路、矿山等工程建设中,经常要开挖大量的边坡。边坡的开发破坏了原有植被盖层,导致了大量的裸露岩石和土地,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局部小气候的恶化及生物链的破环等。这些工程所形成的边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复生态平衡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土质边坡通过人工防护和绿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生态恢复,但岩石(混凝土)边坡很难恢复原有生态平衡。
普通常用的公路边坡挂网客土喷播、三维网客土绿化法等。这些方法在边坡上实施不能抗暴雨冲刷,它们的共同弱点是强度很低,不能承担边坡防护作用,并且存在保水性能差、不耐旱等缺点。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公司与三峡大学科研人员针对这些难题研究出了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主要是针对大于60°~90°的高陡岩石(混凝土)边坡防护和绿化而开发的。由于混凝土绿化添加剂的应用不仅可以增植被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增强护坡度和抗冲刷能力,而且使植被混凝土层不龟裂,又可以改变植被混凝土物理、化学特性,营造较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它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护坡技术解决岩石边坡的浅层防护问题。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技术真正实现了边坡防护和园林绿化两大功能间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了工程绿化新概念。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是采用特定混凝土配方、绿化添加剂和混合植绿种子配方对岩石(混凝土)边坡进行了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此项技术的核心是植被混凝土配方。它是集岩石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科学、硅酸盐化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和水土保持工程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环保技术。植被混凝土是根据边坡地理位置、边坡角度、岩石性质、绿化要求等来确定水泥、沙壤土、腐植质、保水剂、长效肥、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混合植绿种子和水组成比例。混合植绿种子是采用冷季型草种和暖季型草种根据生物生长特性混合优选而成,植被能四季常青、多年生长、自然繁殖。护坡绿化技术核心中最关键的技术是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混凝土绿化添加剂的应用不但增加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而且使植被混凝土层不产生龟裂,又可以改变植被混凝土化学特性,营造较好的植物生长环境。
简单的说,国内外现有技术都是适用于缓土边坡的绿化办法;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是适用于高陡岩石(混凝土)边坡防护和绿化的技术。
应用于公路、铁路、生态护坡工程、矿山采石场、水电站等高陡岩石边坡生态修复工程领域。
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能中和因水泥添加带来的严重碱性,调节基材PH值,降低水化热;增加基材空隙率,提高透气性;改变基材变形特性,使其不产生龟裂;提供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菌,有利于加速基材的活化;含有缓释肥和保水剂。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分为A和B两种,各种材料功能作用如下:
(1)绿化添加剂A:主要与水泥起化学反应,能中和因水泥添加带来的严重碱性,调节基材PH值,降低水化热;增加基材空隙率,提高透气性;改变基材变形特性,使其不产生龟裂。
(2)混凝土专用B菌料:是专门引种的一种适合在植被混凝土基材中存活的菌群,能提供混凝土基材微生物和有机菌,有利于加速基材的活化;是由固氮菌剂肥料、解磷菌剂肥料、硅酸盐细菌菌剂三种菌剂肥料混合活化而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植被防护土壤基材活性化方法,给植物的营养充分,为植物在混凝土中提供了生长的环境,对边坡绿化植物生长非常有利。同时可以使护坡基材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对矿质元素的释放的作用,增加土壤的养分活化速度,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有效地促进边坡恢复的进程。属于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系列发明专利。
调节基材PH值、活化土壤、生根壮苗、抗冲刷抗龟裂;
1.不影响基质强度的前提下,调节基质pH值,以利用植物生长;
2.提供基质的水分供给能力,确保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
3.提供基质的肥力供给能力,确保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
4.改善基质物理结构,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气热交换环境。
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活化物是由固氮菌剂肥料、解磷菌剂肥料、硅酸盐细菌菌剂三种菌剂肥料混合活化而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植被防护土壤基材活性化方法,给植物的营养充分,为植物在混凝土中提供了生长的环境,对边坡绿化植物生长非常有利。同时可以使护坡基材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对矿质元素的释放的作用,增加土壤的养分活化速度,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有效地促进边坡恢复的进程。
植被混凝土基材由砂壤土、水泥、有机质、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混合组成,各组分材料的选择要求如下:
砂壤土:选择工程所在地原有的地表土壤经风干粉碎过筛而成,要求土壤中砂粒含量不超过5%,最大粒径应小于8mm,含水量不超过20%。
水泥:采用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腐殖质:有机质一般采用酒糟、醋渣或植物纤维(稻壳、秸秆、稻草)的粉碎物,其中新鲜有机质的粉碎物在基材配置前应进行自然发酵处理。
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新型添加剂能中和因水泥添加带来的严重碱性,调节基材PH值,降低水化热;增加基材空隙率,提高透气性;改变基材变形特性,使其不产生龟裂;提供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菌,有利于加速基材的活化;含有缓释肥和保水剂。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发明专利公开,采用三峡大学(专利号:ZL200910063087.6)的专利(13972603969刘高鹏 高工)。
植被混凝土基材的配制分基层和表层分别按不同配比配制:
植被混凝土基材配比:
配比(质量比)
|
种植土
|
水泥
|
稻壳(腐殖质)
|
添加剂A
|
添加剂B菌
|
基层
|
0.1m3(160kg)
|
10kg
|
15kg
|
9kg
|
10kg
|
面层
|
0.1m3(160kg)
|
2.5kg
|
15kg
|
9kg
|
10kg
|
按配合比制备各组分材料,利用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待用。表层基材搅拌时应加入按设计要求的植物种子。
工程效果
云南南汀河孟定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
|
|
我公司经过改良后的第三代核心技术产品: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成功应用在云南省南汀河孟定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工程建成后,主河道宽100米,堤防间距150米,两岸亲水平台(绿色走廊)宽25米至55米,可恢复生态湿地500亩。
生态绿化混凝土是孟定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中在全市首次引进的新工艺,采用随机结构无砂混凝土作为植物生长基体,面层摊铺抗冲刷的CBS植被混凝土层既能抗洪水冲刷,又能生长植物,把水、岸体、边坡、植被连成一体,促进水体自净,改善河道水质,利于氧微生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绿化混凝土原定从外省引进施工,但价格远超中标单位报价,为降低成本,项目办引进关键技术产品---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利用本地水泥、土壤等资源,多次试验,获得成功,造价每平方米比原投资降低30%以上。生态绿化混凝土护坡的实施,改变了过去混凝土、浆砌石河堤护坡的静态状况,使河堤护坡成为生态、绿色、动态美的绿色长廊,为我临沧市今后生态绿化河堤治理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河道底部坡面是采用钢丝绳铰链砖,平台以上采用植被混凝土。

六角砖,摊铺生态混凝土(无砂砼)面层铺设CBS植被混凝土层,抗暴雨冲刷,植物生长旺盛可以穿透混凝土层。

面层摊铺CBS植被混凝土,厚度4-5cm,在土壤中加入专利产品绿化添加剂AB菌、植物种子。

加入绿化添加剂AB菌的 营养土层摊铺完毕,洒水养护。

覆盖遮阳网保墒,洒水养护7天。

经过10-20天养护,植物开始茂密生长。

绿色的植物生长在混凝土中,植被长势良好。

加入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后,植物根细的穿透力强,扎根能力强,可以穿透混凝土。

植物根细的生长情况良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