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串口转网络的关键技术
串口转网络关键技术
2009-10-29 作者:上海卓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zlmcu
1.概述
串口转网络目前可以采用串口转以太网模块来实现,变得非常简单易用,但是在该技术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使用需要引起注意。串口转以太网并不是简单传输媒介的变化,而是串口到TCP/IP的协议转化。其中关系到的关键技术包括:TCP/IP的工作模式问题、串口分帧技术、9位技术。这里详细分析这些串口转网口的技术。
2.澄清一个概念:到底是串口转网络还是串口转TCP/IP?
串口一般来说就是UART,它实际只定义了数据链路层的规范,也就是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但是在不同的物理层又分为:TTL串口、RS232串口、RS485串口等。
TTL串口:它是MCU芯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串口,它以+5V(或者+3.3V)表示1,以GND表示0。
RS232串口:它是实现设备之间通信的串口,其主要将信号电压从0~5V的电压变为±15V(实际一般为±12V)。电压的增加,增大了数据传输的距离和可靠性。
RS485串口:它是实现远距离通信的串口,可以实现上千米的数据传输。其主要特征是用差模信号(A、B两根线之间的电压)代替了RS232共模信号(信号线和GND之间的电压),,实现更远距离的传。
如果按照ISO的7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来分的话,串口实际上只包含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而TCP/IP协议应该属于网络层和传输层。所以串口转TCP/IP并不准确。以太网属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串口转以太网更加准确。
由于目前在以太网之上运行的协议多半是TCP IP协议,所以串口转以太网也可以说成是串口转TCP IP。
数据包间隔:除了数据包长度作为串口分帧的规则外,一个更为符合逻辑的方法是通过数据包间隔。当串口转TCP IP转发器发现的串口数据流中出现了T毫秒的空闲时间时,则认为之前收到的串口数据可以作为一个以太网数据包发送了。这里的T就是用户设定的数据包间隔。
5.串口转网口关键技术三:9位技术
以太网数据是以字节Byte计算的每个字节都是8位,但是串口数据则有可能出现9位,第9位常常用于区分是地址帧还是数据帧,1表示地址帧0表示数据帧。那么在当串口转化为以太网之后,如何将第9位也传送出去就成了一个关键技术。
在众多的串口转网口方案中都是将第9位直接舍弃的
详情参考:http://www.zlmcu.com/products_netcom. h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