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丝工艺的基本原理
拉制的特点
对金属线材施加拉力,使之通过模孔,以获得与模孔尺寸形状相同的制品的塑性加工方法称拉线。
拉制的特点:
拉制可以得到尺寸准确,表面光洁及断面形状复杂的制品。 拉制品的生产长度可以很长,直径可以很小,并且在整个长度上断面完全一致。
拉制能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
拉制的缺点是:每道加工率较小,拉制道次较多,能耗大。


关于可拉性
材料的“可拉性”最直接的体现是拉制不同线径时的断头率。在拉制小线或微细线,或在高速拉线机,或多头拉线机,或在多工序结合连续生产的条件下,这个矛盾更为突出。要提高“可拉性”,降低拉线断头率,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提高制杆的质量
这是问题之源,工序之首。首先要从工艺突破入手,并配有人工或自动监测装置,以保证在好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稳定操作,并辅以先进的管理方式。

铜材料在外界温度下总是有一个残留的氧化膜,而这一氧化膜是当铜线进入热杆轧制阶段时,在高温的、连续铸造的铜杆上形成的。氧化膜具有一定的危害,因为它们会在拉丝过程中导致很多缺陷,如:使拉丝膜过度磨损、可焊性变差、搪瓷膜和裸导体之间的附着力变弱等。

拉线模是生产线材的重要工具,是实现正常的连续拉伸,保证拉伸制品质量的关键。要使拉线获得高质量的拉伸制品,不仅取决于原材料以及拉线模本身的材质,还取决于模子的孔型设计和使用时的其它配合条件。目前,随着高速拉丝机的广泛应用,拉线模的使用在拉丝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