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的规格型号代表的含义
R-连接用软电缆(电线) B-平型(扁) S-双绞型A-镀锡或镀银 F-耐高温
P-编织屏蔽 P2-铜带屏蔽 P22-钢带铠装 Y—预制型、一般省略,或聚烯烃护套
FD—产品类别代号,指分支电缆 YJ—交联聚乙烯绝缘 V—聚氯乙烯绝缘或护套
ZR—阻燃型 NH—耐火型 WDZ—无卤低烟阻燃型 WDN—无卤低烟耐火型
S: 射频 Y:聚乙烯绝缘 V:聚氯乙烯护套 A:64编 B:96编 C:128编
75:75欧姆 5:线径为5MM 1:代表单芯
SYWV 75-5-1
S: 射频 Y:聚乙烯绝缘 W:物理发泡 V:聚氯乙烯护套
75:75欧姆 5:线缆外径为5MM 1:代表单芯
R: 软线 VV:双层护套线 P屏蔽
2:2芯多股线 32:每芯有32根铜丝 0.2:每根铜丝直径为0.2MM
ZR-RVS2*24/0.12
ZR: 阻燃 R: 软线 S:双绞线
2:2芯多股线 24:每芯有24根铜丝 0.12:每根铜丝直径为0.12MM
型号、名称
RV 铜芯氯乙烯绝缘连接电缆(电线) AVR 镀锡铜芯聚乙烯绝缘平型连接软电缆(电线)
RVB 铜芯聚氯乙烯平型连接电线 RVS 铜芯聚氯乙烯绞型连接电线
RV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形连接软电缆
ARVV 镀锡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平形连接软电缆

讨论铝绞合导体直流电阻测量方法
一、 用合格单线和正常绞合工艺绞出的线芯电阻有一定的余量
实际绞合线芯的单线间还存在一定电导,电导的大小与单丝表面情况有关。电导存在使线芯中有直流不完全沿单线螺旋状流动,有一部分电流是沿单丝成轴向流动。此时线芯直流电阻比电流完全沿单丝成螺旋状流动时还要小些。由于绞合后铝单线的电阻无明显变化,在单线合格下,即使考虑到线芯成缆后长度增加1%,绞合线芯电阻还是有一定余量。
二.产生测量值不合格的原因
出现绞线电阻不合格现象,原因都在于电阻测量中测量电流未能均匀地流经试样。
线芯的全部单丝可靠地与电流引入端相接,且线芯中的单丝间绝缘电流沿单丝成螺旋状流动。那么在单丝直径相同、质地均匀的情况下,试样上垂直于线芯的截面应该是等位面,处于该截面上的单丝间电位差为零。在等位情况下,电压端间电位差不会因电压夹具的形状,与试样接触的方式及其对试样的压紧力的改变面变化。
三.解决方法
为了使线芯内部电流均匀,试样端可采取处理。处理方法是采用端部焊接法,并尽量使电流端同线芯焊接处靠近。采用此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除了焊接法,还有端部冷压接铝鼻子法,此方法能达到测量电流均匀简单有效的好方法。要使电流均匀,必须减小引入端与试样的接触电阻。采用压缩型的的螺栓拧紧的方法要小。压缩型的接触电阻为几微欧至十几微欧,而夹紧型电流端与试样的接触电阻为几十至一、二百微欧。采用冷压接方法,测量电流直接从铝鼻子引入,可以较好地克服因单丝间氧化膜存在电流分布不均匀现象。

电线电缆制造流程
一、电线电缆的主要工艺
电线电缆是通过:拉制、绞制、包覆三种工艺来制作完成的,型号规格越复杂,重复性越高。
1.拉制
在金属压力加工中.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强行通过模具(压轮),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的技术加工方法称为金属拉制。
拉制工艺分:单丝拉制和绞制拉制。
2.绞制
为了提高电线电缆的柔软度、整体度,让2根以上的单线,按着规定的方向交织在一起称为绞制。
绞制工艺分:导体绞制、成缆、编织、钢丝装铠和缠绕。
3.包覆
根据对电线电缆不同的性能要求,采用专用的设备在导体的外面包覆不同的材料。包覆工艺分:
A.挤包:橡胶、塑料、铅、铝等材料。
B.纵包:橡皮、皱纹铝带材料。
C.绕包:带状的纸带、云母带、无碱玻璃纤维带、无纺布、塑料带等,线状的棉纱、丝等纤维材料。
D. 浸涂:绝缘漆、沥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