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台湾由于对泥鳅选育及种苗繁育研究时间较长,经验较多,其泥鳅寸片的成活率可达50%-60%,而生产中也普遍达到30%左右,远高于大陆地区5%-15%左右的水平。瑞农9号表示,引进该品种后,种苗培育成活率上还须在生产中慢慢摸索。由于种苗成活率低,目前3cm左右规格的台湾泥鳅的种苗价格普遍在0.3-0.5元/尾左右。有苗场透露,待种苗培育技术提升、成活率提高后,苗价可能会逐渐下降。
瑞农9号表也认为除了种苗生产的制约,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带动,加上日本、韩国等国外的需求,都能支撑泥鳅养殖行业的继续发展,泥鳅的养殖在2-3年内还是具有不错的发展空间。“如果条件允许,采取轮捕的养殖模式效益更好”。瑞农9号表建议,可适当在前期投放较高密度种苗,待泥鳅长到1两多的时候,采取分批起捕,充分利用水体达到更好收益。
泥鳅养殖品种的苗种成本较高,因此,要尽可能选择是人工繁殖的泥鳅养殖品种或附近天然水域中能获得稳定苗源的养殖品种。泥鳅苗进池后,能不能成功就看后期的管理了!水质管理,是泥鳅养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发病率。要充分把握饲料的投喂。饲料在养殖中占很大的比例,把握的准确到位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应用率。
分池管理泥鳅苗长至3~4厘米时,要及时进行分池,以降低密度,加快生长。分池操作和家鱼的夏花鱼苗相似,先用夏花网将鱼种捕起,放入捆箱中进行密集锻炼。拉网捕苗时注意拉网速度要慢,操作要细致,以防弄伤鱼苗。鱼苗经拉网锻炼后运到其他准备好的池塘中饲养。分池饲养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尾,分池放养前先铺肥泥20~25厘米,并施足基肥(牛、猪、鸡、鸭粪均可),水面上养藻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或用树枝、禾草等遮荫。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20万尾。放养后开始投饵,初期投喂蛋黄、大豆粉、焙干的的蚯蚓等,以后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量开始占种苗总体重的2%~5%,以后增至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经过3个月饲养,泥鳅体长达10厘米时,即可进行成鱼养殖或上市出售。
联系人:彭道起(经理)
手机:18771099178
邮箱:28227081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