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4-6份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出了不少泥鳅,近期江门地区台湾泥鳅的存塘量不大,15条以内的数量尤其少,这是进入七月以后台湾泥鳅涨价的直接原因。现存的泥鳅规格主要集中在30-60条左右比较多,估计再过个把月的时间,存塘的这些泥鳅规格会有明显提升,上市量也会增加。近期江门地区的气温都维持在35度,连续的高温晴天导致发病情况增加,比如水温升高、水质恶化导致的烂身病等等,如果养殖户在前期没有先出掉一部分泥鳅降低密度,发病会更严重一些。连续高温天气,池塘上方安装遮阳网的效果会不错,有的养殖户甚至安装了双层遮阳网,这样的塘口病害会少很多,不过仍然有养殖户没有认识到遮阳网的好处,平时塘口管理不细致不到位,病害难免会多一些。
控制鳅池水质。夏季鳅池水质以酸碱度值7~8之间较适宜,如果池水长时间呈酸性,可以向池内泼洒生石灰水进行调节。
做好病害预防。夏天泥鳅发病率高,特别是烂鳃病、水霉病、肠炎尤为突出。可经常用漂白粉溶液全池遍洒;或者将韭菜、大蒜捣烂,加入精料中投喂;每亩可用生石灰12.5~1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还可在饲料中掺大蒜素,每天投喂一次,连续投喂3天。
一、生长特性
4、善逃逸 台湾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或钻进池塘壁缝里,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进出水口逃走。因此,务必加强防逃管理。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池塘壁是否有缝隙,要及时排水,防止泥鳅逃逸。
5、食性 台湾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常摄食水蚤、蚯蚓、水草以及底泥中的微小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堆放鸡粪和牛、猪粪等方法(需要进行生物发酵),繁殖生物饵料,投喂商品饲料可以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养殖效益。但台湾泥鳅特别贪食,建议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以免泥鳅因吃得过饱而妨碍肠的正常呼吸,最后导致消化不良。
6、养殖周期 台湾泥鳅与普通泥鳅相比,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在正常水温下,台湾泥鳅从寸苗养至成鳅的时间一般在120天左右,具体情况还应结合苗种质量、饲料营养水平以及池塘日常管理而定。
联系人:彭道起(经理)
手机:18771099178
邮箱:28227081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