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1998年四处走访、潜心学习水果种植技术的袁总回到家乡,他对种植水果的土壤和生态环境有了研究并对之十分讲究。通过地方了解到在距离他家十多公里的吴公包这座山和周围的土地均为红色,但是周围农户极少皆为荒山且交通不便。获知详细地址之后袁总可没顾上这些客观因素,带上当地研究地质的专业人员实地考察,经科学的考证这几百亩红土皆为石骨子土,并且土层较厚、风化的页岩粒状成分居多、所富含的矿物成分也为植物可吸收成分,地处位置光照良好。当时的袁总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啥也不说包山买地,由于石骨子土层较硬当时的条件有限,历经3年时间全靠人工修路开荒松土种上了60余亩自己相当有研究的水果—枇杷。精心培植6年之后枇杷达到了自己预想的品质开始投入市场,由于提高品质种植成本翻倍增加,袁总的枇杷价格不为当时的市场接受和了解,折本也要保证品质,遭到家人的连连反对也不曾改变还曾加了高品质的桃子、柑橘等等。
温度控制
枇杷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进行经济栽培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5~17℃,且无严寒天气。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但气温或地温达30℃以上时,枝叶和根生长滞缓而不良,果实在采摘前7~15天遇上35℃的高温,很容易产生日灼伤害,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枇杷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广,一般土壤均能生长结果,但以含砂或石砾较多疏松土壤生长较好。[6]
软条白沙:塘栖“白沙”,俗称“软刁”,为枇杷中的。其形略长,外有芝麻斑点,特征在肉软而厚,水份多,入口鲜甜,因上前人有“虽岭南荔枝,无以过之矣”的美誉。塘栖的“大红袍”,乃是“红沙”中的佳品,因果皮呈橙红色,果形较大而得名。它产量高,果子又耐于贮运,故销路颇好。国内枇杷珍品。果实长圆形、顶平广、萼片平展,肉色乳白,质细嫩、多汁、味鲜甜而浓、品质含糖17%。果皮色淡黄、多锈斑、韧而易剥,剥离后自然卷拢。6月上旬成熟.
红毛丫头:果实较小、椭圆形、个重22克左右,重28克;果皮橙红色、锈斑少、外观美、汁液多、甜多酸少,含糖14%左右,风味上等,果虽小但喜爱者甚众。5月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