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淤泥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应先进行曝晒处理,阳光曝晒非常重要。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可消灭池塘里的微生物。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底层淤泥也就成了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底部活动,因此鳅苗入池之前,必须清除底层淤泥。可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深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小车推到远离池塘的地方处理。
防止泥鳅浮头。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如出现一般性浮头,说明放养密、投饵多、泥鳅生长旺。但在天气闷、阴雨天、水质严重恶化、水面出现气泡等情况下,或早晚巡塘时发现泥鳅受惊跳动、群集水面、散乱游动,则说明是严重缺氧,必须迅速处理。对轻度浮头,只需立即注入新鲜水增氧即可,但千万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对流反而加剧浮头。暗浮头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初,由于症状轻,不易察觉,如不及时注水预防,易发生泛塘死亡。对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只要减少投饵,将饵料残渣及时捞出,从速注入新水即可解决。
“台湾泥鳅的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快”,武汉瑞和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领导介绍,这种经过杂交并多年选育的台湾泥鳅,经过3个月左右人工养殖后,便能达到1两/尾以上规格。而据计,该品种如果用优质的高蛋白饲料饲养,甚至2个月便可达到1两/尾规格。
目前华中地区养殖泥鳅,并没有专门针对该品种的饲料,但由于泥鳅食性较杂,很多养殖户选择一些较高蛋白的鱼、虾饲料进行养殖。“目前,有用草鱼开口料也有用甲鱼料的,在饲料的选择上五花八门”,瑞农9号透露,虽然养殖户饲料的选择不一,但正常情况下养殖成本不会超过10元/斤。武汉瑞和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其用自配料及叉尾鮰料进行养殖,同样取得不错效果。
联系人:彭道起(经理)
手机:18771099178
邮箱:28227081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