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
除水质外,土质对泥鳅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在以沙土为底质的水域中养出来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较差;在黏土底质的水域中养出的泥鳅则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鲜美。所以,应选择含丰富腐殖质的黏土底质的地方进行泥鳅养殖。图1为土塘和水泥两种边坡,后者更适宜台湾泥鳅的养殖和起捕。
干塘捕捉。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吃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cm,深25~30cm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只剩沟坑内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复捕一次,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鳅苗管理鱼苗入池后要勤施追肥,以保持水质肥爽,为泥鳅幼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投喂饵料。入池后的前7天,每10万尾鱼苗每天投喂1个熟鸡蛋黄。投喂时,先将熟鸡蛋黄包在双层纱布中,在盛有清水的盆中搓碎后均匀洒入池中。7天后可投喂水蚤、蚕蛹粉、鱼粉及打碎的动物内脏,水温20℃~25℃时,日投喂3~4次,投喂量为鱼苗总体重的3%~5%。以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养殖期间要防止其他鱼类、青蛙及水生昆虫进入鱼苗池。
联系人:彭道起(经理)
手机:18771099178
邮箱:28227081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