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与大多数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他水果都早,因此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在山东、北京、天津、河北等多数北方地区,冬季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并不宜种植枇杷树,除非在苏北地区的盐城大丰、宿迁沭阳枇杷基地已经驯化过的枇杷树。经过苏北低温的过度,移栽到北方,有非常好的耐寒性,成活率较高,基本没有死苗现象。常绿小乔木,一般树高3至4米;树冠呈圆状,向内收敛,树干颇短。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石骨子”是南方一种土壤的俗称,该土壤为红土与风化成粒状的页岩组成,粒状红石包裹在红土之中,喻石为骨因而得名。众所周知页岩矿物含量极高,但植物根部是无法吸收石化物质成分的,然而历经岁月风化成粒的页岩。
页岩可被植物吸收利于植物生长的矿物成分是普通土壤中不可得的,再与极为适合植物生长的红土结合就形成了土质松软富含有效矿物成分高特别适合种植水果的石骨子土。形成该土壤所需的天然因素居多,因而难得,面积成规模的更是难求。
医用价值
枇杷叶亦是中药的一种,以大块枇杷叶晒干入药,有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常有与其他药材制成“川贝枇杷膏”。但枇杷与其他相关的植物一样,种子及新叶轻微带有毒性,生吃会释放出微量,但因其味苦,一般不会吃足以致害的分量。[2]
品种分类编辑
我国是枇杷生产大国。在对枇杷的长期栽培和选育中,形成了众多的品种,现有枇杷品种300多个。枇杷的分类,主要有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和果肉色泽分类法两种方法。
1.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
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是根据枇杷品种原产地的不同,将枇杷品种分为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两大类。
南亚热带品种群,主要包括原产于热带边缘及南亚热带地区的品种,如福建的早钟6号、解放钟和长红3号等。这类品种耐热性较好,枝梢粗壮。木质部较疏松,生长迅速。树形较开张,叶片大,果实大,但风味稍淡。开花期和成熟期较一致。将其引至冬季温度较低的枇杷栽培地区种植,幼果越冬时容易受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