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我国民经济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越来越讲究。2007年冬天的一场风雪大面积的冻坏了承受不住零下三度低温的枇杷幼果,整个成都平原种植枇杷的农户几乎颗粒无收,商家陆续找上了袁总,然而庆幸的是吴公包四面环山加上袁总的预防措施,60亩枇杷只是小面积的受损。知道机会来了,高品质的枇杷终于不再赔本低价贱卖,袁总以高于市场价格一倍的价格发给商家投入市场。之后两年无遇风雪,各种品质各种价格的枇杷市场上都有,却丝毫不影响品质得到认可的枇杷所占领的市场,价格更无冲击。热情的袁总在枇杷山设立了接待客户的场所,常留下客户饭后闲聊以便探讨和学习。很多客户都好奇的问过袁总同一个问题,为何你的枇杷味道那么好,周围的枇杷和你的枇杷差距为何那么大。袁总的回答是:有机、技术、石骨子土壤三点。
“石骨子”是南方一种土壤的俗称,该土壤为红土与风化成粒状的页岩组成,粒状红石包裹在红土之中,喻石为骨因而得名。众所周知页岩矿物含量极高,但植物根部是无法吸收石化物质成分的,然而历经岁月风化成粒的页岩。
页岩可被植物吸收利于植物生长的矿物成分是普通土壤中不可得的,再与极为适合植物生长的红土结合就形成了土质松软富含有效矿物成分高特别适合种植水果的石骨子土。形成该土壤所需的天然因素居多,因而难得,面积成规模的更是难求。
枇杷与大多数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他水果都早,因此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在山东、北京、天津、河北等多数北方地区,冬季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并不宜种植枇杷树,除非在苏北地区的盐城大丰、宿迁沭阳枇杷基地已经驯化过的枇杷树。经过苏北低温的过度,移栽到北方,有非常好的耐寒性,成活率较高,基本没有死苗现象。常绿小乔木,一般树高3至4米;树冠呈圆状,向内收敛,树干颇短。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