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蛙原产地在北纬30~40°,与我国长江以北、北京以南的地理位置相同,气温基本接近。我国有广阔的适于美蛙两栖生活的水陆环境,美蛙蝌蚪可获得植物性饵料,成体可捕获以昆虫为主的活食。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更适于美蛙生长繁殖。
普通食用蛙(如石蛙、林蛙、虎纹蛙、棘胸蛙)生长缓慢,产卵少,成活率不高,一年下来,一对种蛙所生产的商品蛙产量太少;而我们培育美蛙饲养简单,性情温顺,适应能力强,生长快、食性广、好饲养、易管理、病害少,繁殖能力强,一般一只雌蛙一年产2~3次,每次可产7000~10000尾左右,成活率达80%以上;从幼蝌长至0.4~0.5公斤的商品蛙一般仅需8个月的时间。
幼蛙培育技术要点:
幼蛙池保持水深0.3~0.5米,水面设置3~5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刚变态的稚蛙放养密度为200~300只/㎡,50克以下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200只/㎡。同池幼蛙在饲养一段时间后应按幼蛙的口径相适应。刚变态的幼蛙投喂粒径为2.0毫米的稚蛙料,个体20~30克时投喂粒径3.0毫米的幼蛙料,个体30~50克时投喂粒径3.5毫米的成蛙料。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5%左右,上下午各投喂一次。要定期家换水,保持水质新鲜。
蝌蚪池小蝌蚪池要建水泥池,也可建土池,蝌蚪在孵化池中稍养大后移入蝌蚪池。蝌蚪池的面积宜稍大,一般通常为20-30平方米,水深30-80厘米,此规格易控制水质和便于管理,池过小水质易变坏,过大管理不方便。蝌蚪池的池壁坡度宜小些,约3:10(斜坡起止点间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池中可种一些漂浮性水生植物,水面下1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
幼蛙池可专门用来饲养变态后2个月内的幼蛙,因此时幼蛙的捕食能力较差,此期需要加强护理,是人工驯食死饵的好时机。幼蛙池建造面积不宜过大,要按养蛙的规模数量、管理水平的高低来灵活决定,陆地占1/4,池水深15-40厘米,池壁堤坡为3:10。池的四周要植树绿化,为蛙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联系人:彭道起(经理)
手机:18771099178
邮箱:28227081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