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蛙半精养
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
将体重100克以上的蛙放入大池或稻田,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饲料台,按精养方式每天投饲。由于蛙不容易集中摄食,有一部分蛙没有吃到人工饲料,可用天然饵料补充。获得天然饵料的主要方法是灯光诱虫,若能很好地利用灯光诱虫,可以解决牛蛙的大部分饵料,白天再投喂少量配合饲料,效果更好。
诱虫灯的位置设在离岸2米左右的水面上方,周围不要有高大的建筑物,以免遮挡灯光,影响诱虫效果。
半精养方式,牛蛙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可放养10只~30只,视饵料条件而定。
蛙池的建设:
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蛙池四周应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以防止青蛙逃跑或被蛇类进入捕食青蛙。要能在居所附近建蛙池,以方便管理。蛙池两端应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并用铁枝和密眼尼龙网封口防逃。蛙池内四周应栽上水草和小灌木,以方便成蛙栖息。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要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蝌蚪在变态阶段是处在最危险时期,管理上稍有疏忽,会造成大批死亡。这时在水泥池内应多投放一些水浮莲、凤眼莲等水生植物或木板等漂浮物,供变态的幼蚌能登上休息,这阶段不论水泥池还是土池都应及时将变态的幼蛙捕捉到幼蛙池中饲养。
水质的好坏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蝌蚪饲养过程中应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加水或换水。土池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追肥,大致每3~7天1次,每亩每次追施粪肥或青绿肥料150~200千克。肥料和浮游生物不足时要适当投喂人工饵料。
水泥池主要投喂人工饵料,一般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1次,每天投饵量大致是蝌蚪总体重的2%~10%。
联系人:彭道起(经理)
手机:18771099178
邮箱:28227081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