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是利用新鲜水果为原料,在保存水果原有营养成分的情况下,利用自然发酵或人工添加酵母菌来分解糖分而制造出的具有保健、营养型酒。果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及色泽,成为新的消费时尚。
以苹果酒为例,它是精选优质苹果为原料发酵酿造而成,保存了苹果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有机酸,常饮苹果酒有促进肠胃消化、舒筋、美容健体的功效。

从去年9月到12月,果酒创新联盟发起的“果酒飘香 富美家乡”——“果酒他乡”系列第1季,已经连续走进怀来、保定、烟台、蓬莱等地考察了海棠果酒、无花果酒、树莓酒、苹果酒等企业。
在酿造专家、媒体观察员及果酒企业家代表走访中发现,我国没有专业的果酒加工设备,使用的大部分是葡萄酒的加工设备,没有专业的果酒发酵剂同时加工规模非常小,以年产量100吨以下的居多,但品类十分丰富,口感上乘,低度、果香浓郁、安全性高、平均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一瓶,与国内葡萄酒价格相比基本持平。
“在我国,果酒是活在尴尬的世界里。酒行业是个大产业,白酒、啤酒、葡萄酒、洋酒,甚至是保健酒都是风生水起,而果酒却迟迟没有立锥之地,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跟中国的果酒文化有关。”中国果酒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晓芹说。
刘晓芹看来,利用水果生产果酒,在提高人们健康的同时,还能减少粮食的浪费,最重要的是可以消耗大量的果品,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民的增收致富,对脱贫攻坚均有较大的帮助。
“果酒他乡”活动走进山东蓬莱调研了几个果酒原材料基地,其中一个与当地果酒企业合作的果农种植了200余亩的苹果,每年产量达50万公斤左右,但每年的苹果市场价格总是不平稳,经常处于“丰产不丰收、丰收不丰产”的困境,自从与当地果酒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每年的收益都十分稳定,不仅鼓了腰包,还降低了市场风险,果酒企业也得到了优质、优量的原材料,双方共赢。
“未来,对于果酒的发展,应注重高质量的产品要有对应的品牌才能将价值更大化,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均应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丰富品牌文化,引导消费者形成文化消费方式。最关键的一点是产品的市场定位,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产品的市场定位非常重要,市场定位精准,事半功倍。”刘晓芹建议。

据考古发现,我国的果酒起源应该是世界最早的国家。中国春节,白酒是主角,果酒还是个尴尬的存在。为什么会和欧洲的果酒文化相差甚远?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大家举杯共饮、把酒言欢自然少不了。别小看了喝酒,喝酒其实是一门学问。
在北欧,有一个文化生活极为丰富的王国——比利时,比利时人十分重视饮食,俗话说美酒配佳肴,比利时人也喜欢喝酒,常喝一种将谷物经过蒸馏后,加入成熟的水果等配制而成的杜松子酒。此后,这种配制型的杜松子果酒逐渐成为了欧洲最为流行的一种新型饮品之一,饮果酒也成为了受欧洲人欢迎的生活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