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编辑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枇杷
枇杷
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毫米,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长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
在每年的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塘栖的传统节日,在2006年加入世博会。“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五月底,六月初,正是江南名果——塘栖枇杷应市的季节。在塘栖枇杷节期间,杭州水上公共观光巴士也将开通塘栖枇杷采摘游航线,乘船可以欣赏京杭大运河两岸美丽、原始的田园风光,又可追寻运河名著、塘栖古镇的文化遗迹,还可以转车去亲手采摘塘栖枇杷,品塘栖枇杷美味。枇杷节举办地位于杭州塘栖古镇,塘栖更是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之美誉。枇杷就是塘栖的金名片。塘栖枇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四大枇杷主产地之一。
医用价值
枇杷叶亦是中药的一种,以大块枇杷叶晒干入药,有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常有与其他药材制成“川贝枇杷膏”。但枇杷与其他相关的植物一样,种子及新叶轻微带有毒性,生吃会释放出微量,但因其味苦,一般不会吃足以致害的分量。[2]
品种分类编辑
我国是枇杷生产大国。在对枇杷的长期栽培和选育中,形成了众多的品种,现有枇杷品种300多个。枇杷的分类,主要有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和果肉色泽分类法两种方法。
1.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
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是根据枇杷品种原产地的不同,将枇杷品种分为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两大类。
南亚热带品种群,主要包括原产于热带边缘及南亚热带地区的品种,如福建的早钟6号、解放钟和长红3号等。这类品种耐热性较好,枝梢粗壮。木质部较疏松,生长迅速。树形较开张,叶片大,果实大,但风味稍淡。开花期和成熟期较一致。将其引至冬季温度较低的枇杷栽培地区种植,幼果越冬时容易受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