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之王竟然是它——白米饭!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各类垃圾食品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什么汉堡、薯条、油条、方便面及腌制类食品等等,外出就餐时也会会尽量绕开这些可怕的垃圾食品,试图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出一点努力,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隐藏最深的垃圾食品却天天以重要角色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白米饭!
用谐星范伟的一句话来形容,垃圾食品真是“防不胜防”啊!
为何说白米饭是垃圾食品呢?这可不是小编鬼扯啊,我们看看白米饭的营养含量表:
几乎不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只有淀粉、只有糖。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白米饭是最符合垃圾食品的食物!其升糖指数高达87,与油炸马铃薯条一样危险!
也许这样一看,就不难理解为何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还要靠粮票领取少量的粮食,全家人在青黄不接之时经常需要用土豆和地瓜等来充饥,但那个年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鲜为人知,十里八村的也很有听过人得病,为何会这样?究其原因,因为土豆和地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粗纤维、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其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却较低,维持人体一天的体力劳动后几乎就会所剩无几,糖分没有过分堆积,各种疾病相当于被断了根!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不仅有足够的粮食吃,还越来越在意口感,于是,水稻被加工得越来越精细,脱掉了外壳以后,又被机器一遍一遍地加工,打磨掉了糠皮、糊粉层、胚芽,只留下颜色透亮、口感细腻的胚乳部分,这样的“大米”爬到了人们饮食结构的顶端,成了最重要的食品,每日必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井喷般地出现,早有专家指出,“人体内多余的糖分,是百病之源”,那么这大量的、远远超出人体所需要的糖分是哪里来的呢?
就是我们每日、每餐都要吃的白米饭!
也许你看到这会说,那怎么办,难道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要我们戒了米饭不成???
当然不是,小编可是一句忠实的米饭控哦,一餐离了米饭都活不下去的呢,不过,小编吃的米饭可不是普通的精米哦,而是新鲜的胚芽米——共创食代种子米!
它与精米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它比精米可不仅仅多了一个胚芽部分哦,它的颜色与透亮的精米不同,散发着一种微微的黄色,这是因为它是经过特殊的磨米工艺,全程只经一次完整脱壳不仅保留了稻谷最富营养的胚芽部分,还留存了一层薄薄的糊粉层,糊粉层富含了较多的膳食纤维和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再加上浓缩了60%营养的胚芽,使种子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米中贵族”!
种子米食用须知
因种子米是现磨现卖的鲜胚芽大米,胚芽营养丰富,活性极强,具有生命力,暴露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变质、生虫,因此保存期较短,需在开封后20天内食用完,如长时间不食用装在密闭的容器中放在冰箱储存。
种子米经特殊工艺加工去掉完整的种皮,(种皮约占稻米重量的20%,所含营养不足6%)即不益于人食用的天然保护皮层,留存胚芽,保持生命活力。为了使种子大米保鲜,特采用先进的充氮包装,煮食时用冷水洗1次即可,温水浸泡15-30分钟,将其从休眠状态唤醒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活性成分,活化生物酶,使其营养价值达到顶峰,随即进行蒸煮。作用远远超过糙米、精白米以及同类的胚芽米。
五、“精米”引出来的灾难
多年前的冬天,在瑞士马塞尔大学的实验室里,年轻的研究生鲁宁正在用老鼠做一项营养实验。他把相同品种的老鼠分成两组,分别养在两只笼子里,喂以相同的食物,当时科学界公认的营养要素蛋白质、脂类、糖、盐和水。所不同的是,第yi组饲喂的保持自然状态的食物,比如稻谷;第二组饲喂的是经过精制或提纯的食物,比如精白大米。按照流行观点,后者应比前者长得更快更健壮,因为吃得更精细。但是实验结果却完全相反,吃粗粮的老鼠健康活泼,繁殖后代;而吃了精制食品的老鼠却无精打采,四肢无力,几周后陆续死去。
奇怪,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同样结果,精白大米为什么反而令老鼠丧命?粗粮里又有些什么神奇物质?鲁宁反复检查了实验环节,没有病菌污染;查阅了大量资料,没有答案。一天深夜,鲁宁观察着实验老鼠。一个笼子里的依旧活蹦乱跳,追逐嬉戏;另一笼子里的却全身痉挛,眼屎满眶,呼吸艰难。在深思之中他随手将喝剩的牛奶不经意地泼在了鼠笼内。第二天当他回到实验室,意外地发现第二只笼子里的老鼠并未像以往那样死去,有的反而竖起毛茸茸的耳朵,眼屎也少了。怎么回事?他敏感地察觉到可能是牛奶救了老鼠的命。于是他继续给后一组老鼠添加牛奶,不久,这些老鼠都从死亡的边缘逃了回来。
通过反复对比实验后,鲁宁在瑞士一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精制食物反而比普通食物的营养差些,而牛奶中含有一种生命所必需的要素,生物缺少了它就会死亡。全世界的科学家反复并发展了这个实验。有的用猩猩和猴子代替老鼠做实验,发现水果中含有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物质;有的发现米糠里含有一种人类和动物都必需的成分。十多年后,荷兰科学家培开哈林通过进一步实验认为:食物营养价值不只是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水,主要还有另一种成分。英国的生物学家霍普金斯证实牛奶中确实有重要成分。但是,这些生命所必需的微量物质到底是什么,直到多年后才被分离提纯出来。这就是维生素,以前曾译作'维他命'。它的含量虽微,有时微小到只有一般食物的万分之一,但却神通广大,一旦生命体丧失它,就会病魔缠身,直至死亡。是名符其实的维持生命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