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人机喷药高效又节约
碧云天下,莲叶田田。站在自家200多亩的莲藕种植地旁,斗门莲溪村村民何国良手持遥控器,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指挥”着一架农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约10分钟就喷完了20亩地的农药。“加上换电池、添农药的时间,喷完这200多亩地只需要几个小时。”何国良说。
而在今年之前,何国良一直都是雇人喷农药,每次喷药由3人同时进行,需时8天至10天。“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每人每天要付200元,喷一次药就要4800元到6000元,一年至少要喷四五次,这里就花了几万元。”他说,如果用无人机会方便很多。
近年来,全国各地人力成本攀升、作物病虫害多发、作业精细化要求提高、施药安全意识加强等因素,促使不少农业经营者将目光转向农用无人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并首次明确要“加强农业航空建设”,国家农业部文件《2014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也提出“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珠海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耕地面积大约有28万亩,主要分布在西部斗门、金湾两区,两区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比重的90%以上。其中,稻谷、薯类等粮食耕种面积有11万亩,甘蔗等经济作物4.6万亩,蔬菜、水果等其他农作物有近12万亩。
“使用无人机植保是珠海当前正在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现主要在稻谷类种植区域进行试验推广。”该负责人表示,珠海稻谷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斗门,近年斗门的稻谷种植面积有约7.5万亩,产量已超过3万吨。
今年,珠海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试点无人飞机植保作业,在斗门镇上洲村、白蕉镇月坑村、乾务镇新村进行推广。使用无人机植保可极大节省人力投入,另外病虫防治效果比人工好,可减少施药次数3次—4次,节省用药量达50%以上。
“今年上半年,市农机所组织‘统防统治’水稻无人飞机植保示范总计达2000亩。预计今年下半年,全市无人飞行器植保作业示范面积有望扩大至6000亩。”市农机所有关负责人说,无人飞行器植保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从人工防治向集约机械化防治发展的新技术,这也是珠海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发展新方向。
笔者整理的资料有植保无人机,太阳能杀虫灯,电动喷雾机,喷雾器,这些新型科技农具,都具备持久,不断杀虫。
由于版幅问题,笔者就不一一缀续,有想了解的可以加高经理手机号13476109294企鹅号1536001303,笔者将这些资料发入邮箱之中,观后再议,谢谢
打药服务请登录http://www.ixinny.com/或联系高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