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中的运沙船:
本设备是为朝鲜客户制造的200吨运沙船。本设备长度为23米,宽度为6.6米,深度为2米,配用动力为2台潍柴4102柴油机,推进系统为两台60马力挂桨机。
本设备为皮带自卸式,皮带宽度为80cm,卸载速度为20分钟。
运沙船按卸沙方式分为 漏底自卸运沙船和传送带自卸运沙船,一般作为挖沙船的配套设备使用,挖沙船在河道中间挖沙,沙子或鹅卵石由输送到输送到运沙船,然后运沙船装满后再运到岸边卸载。该设备经济适用,操作简单,动力强劲,是大水面运输砂石的理想设备。
钢质运输船船体是用各种规格钢板和型材焊接而成,由船底、两舷、首端、尾端和甲板组成水密空心结构。船底有单底和双底结构,由船底外板、内底板和内底边板、纵向骨架、横向骨架等构件组成。船底骨架有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两种。横骨架式结构由肋板、中桁材、旁桁材等构件组成;纵骨架式结构减少肋板数,但增加船底纵骨。
运输船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舟筏、木帆船(见帆船)和蒸汽机船三个阶段,现在处于以柴油机为基本动力的钢船时代(见运输船舶发展史)。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已经利用舟筏作为水路运输工具。从古埃及时代到19世纪初叶的漫长历史时期内,木帆船一直是主要的水路运输工具。蒸汽机发明后,运输船舶于19世纪初进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时期,造船材料也逐渐以铁代木。早期的蒸汽机船,是靠安装在两舷的巨大明轮推进的,因此机动船在中国通常称为轮船。19世纪中叶以后,螺旋桨逐渐代替了明轮,造船材料也从用铁发展到用钢,船舶的吨位不断增大。19世纪末,汽轮机和柴油机相继问世,又为船舶提供了新的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柴油机动力渐居主导地位。现在,几乎所有的运输船舶都以柴油机为动力。
运输船船体是用各种规格钢板和型材焊接而成,由船底、两舷、首端、尾端和甲板组成水密空心结构。船底有单底和双底结构,由船底外板(包括平板龙骨)、内底板和内底边板(双层底结构的船有)、纵向骨架、横向骨架等构件组成。船底骨架有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