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印染废水处理手段以生物法为主,辅以物理法与化学法。由于近年来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新型染料、PAV浆料、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给处理增加了难度。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去除率大都由原来的75%下降到55%左右,甚至更低。色度的去除是印染废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旧的生化法在脱色方面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此外,PAV等化学浆料造成的COD占印染废水总COD的比例相当大,但由于它们很难被普通微生物所利用而使其去除率只有25%~30%。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都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是新的生物处理工艺和高效专门细菌以及新型化学药剂的探索和应用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高效脱色菌和PVA降解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光降解技术研究、高效脱色混凝剂的研制等。
印染废水含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将消耗溶解氧,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及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沉于水底的有机物,会因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恶化环境。
印染废水大部分都偏碱性,进入农田,会使土地盐碱化,进入水体,更会影响水体的平衡。染色废水中的硫酸盐在土壤的还原条件下,还会转化为硫化物,产生硫化氢。
印染废水的色泽变化多样,,严重影响受纳水体外观。造成水体有色的主要因素是染料。一般的生化法很难去除色度,有色水体排入河流,受日光照射的影响,更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使用化学法去除色度,虽然脱色效果较好,但其残余物对水体的影响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