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被大众所熟知,具有毒性。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若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饮用后,会产生甲醇中毒。甲醇的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
甲醇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ll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在甲醇生产工厂,中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甲醇的浓度限制为PC-stel=50mg/m3,PC-TWA=25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工厂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的甲醇。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ll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失明的原因: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而产生永ll久性损害。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ll脏导致肾衰竭。[8] 毒性:属低毒毒性。急性毒性:LD50:5628mg/kg(大鼠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2776mg/kg,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5~10ml,潜伏期8~36小时,致昏迷;人经口15ml,48小时内产生视网ll膜炎,失明;人经口30~100ml中枢ll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呼吸衰弱,死亡。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mg/m3,12小时/天,3个月,在8~10周内可见到气管、支气管粘膜损害,大脑皮质细胞营养障碍等。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啤酒酵母菌12pph。DNA抑制:人类淋巴细胞300mmol/L。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ll低中毒浓度(TDL0):7500mg/kg(孕7~19天),对新生鼠行为有影响。大鼠吸入最ll低中毒浓度(TCL0):20000ppm(7小时,孕1~22天),引起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工业原料
乙醇的用途很广,可以用于:溶剂;有机合成;各种化合物的结晶;洗涤剂;萃取剂;食用酒精可以勾兑白酒;用作粘合剂;硝基喷漆;清漆、化妆品、油墨、脱漆剂等的溶剂以及农ll药、医ll药、橡胶、塑料、人造纤维、洗涤剂等的制造原料、还可以做防冻剂、燃料、消毒ll剂等。75%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ll疗消毒。
消毒用品
体积分数99.5%以上的酒精称为无水酒精。生物学中的用途: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在有机ll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95%的酒精用于擦拭紫外线灯。这种酒精在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相机镜头的清洁。70%~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ll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ll菌体内,难以将细ll菌彻底杀ll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ll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ll菌彻底杀ll死。其中75%的酒精消毒效果ll最ll好。40%~50%的酒精可预防褥疮。长期卧床患者的背、腰、臀部因长期受压可引发褥疮,如按摩时将少许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匀地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就能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形成的目的。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因为用酒精擦拭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酒精蒸发,吸热,使病人体表面温度降低,症状缓解。注意: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皮肤,并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在乙醇的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布在肝ll脏,在胃肠道及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ll脏后,首先被ADH氧化为乙ll醛,而乙ll醛脱氢酶则能把乙ll醛进一步催化为乙酸,在肝ll脏中乙醇还能被CYP2E1酶分解代谢。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ll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ll醛,而乙ll醛具有让毛细ll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上脸”。另外还有一种酶——乙ll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乙醇脱氢酶没有乙ll醛脱氢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ll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