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断火源。
2.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水沟等限制性空间。 3.人员注意事项:a. 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b. 限制人员进入,直到泄漏区完全清理干净为止。 4.环境注意事项:a. 保持泄漏区通风良好;
b. 严禁火源。
5.处理方法:a.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用沙土、活性碳或其它材..
料吸收残液,少量剩余液体可自然通风挥发。
b.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开油水的环境危害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人接触后有烦躁感觉。本品沸点较高,在生产实际中未见严重中毒或慢性中毒报告。 毒理学性质
毒性:属低毒类。对粘膜、皮肤刺激性强。
急性毒性:LD50233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小鼠经口);1500mg/kg(兔经皮);人吸入228mg/m3×1小时眼鼻粘膜受损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l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l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l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1氧化碳、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