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的简介:
污水处理絮凝剂是无毒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带有正电荷(活性基),对悬浮的有机胶体和有机化合物可有效地凝聚,加药浓度视原水浊度而定,絮凝剂最适合的投加量应由水样的测试决定,过多或过少的加药量会降低过滤效果。特别注意性质相反的阻垢絮凝剂会引起凝结反应,导致膜的严重污染,本絮凝剂与污水处理絮凝剂兼容;进水PH范围在5-8;可直接投加或稀释后投加;与无机絮凝剂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絮凝剂的使用方法:
1. 使用时先用自来水稀释搅拌均匀,越稀越好。
2. 絮凝剂用量由水内物质成分和含量决定,添加量一般为0.5-3‰。添加原 则:含较多非水溶性胶体类金属氧化物、泥土、高分子有机物的水添加量较少;含无机盐较多的水添加量较多;PH值较高或较低时添加量多;水质越混浊添加量越多。
3. PH值(酸碱性)范围为5.5-9.0。
4. 添加絮凝剂后,进行循环或搅拌。一般5分钟后开始产生明显絮状聚团,如果10分钟仍无变化,应继续添加絮凝剂。
5. 添加絮凝剂后,浮力较大的絮状物漂浮于水面,浮力小于重力的絮状物下沉到底部,只要在设备支持下才可能全部上浮。如果希望全部沉淀可在水中撒入比重较大的泥沙土。
6. 为确保使用效果,应定期添加,长时间不生产也应添加,否则,水内滋生微生物,变质发臭,水内的絮凝剂被消耗。
絮凝剂品种分类
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无机絮凝剂价格便宜,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崎、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微生物絮凝剂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微生物絮凝剂将可能在未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方兴未艾,其特性和优势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