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国内各家环保增塑剂工厂几乎都增加了新品种,例如DOTP,DINP,但其实大家的产品结构几乎还是一样,还都在一个同心圆中。因此产品的差异化并不明显。有所区别的是近年来一些增塑剂工厂不约而同的新建了苯酐装置,而且2006年苯酐利润颇丰,并延续至2007年;但一旦出现苯酐的滞销,又会使增塑剂雪上加霜,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也曾不止一次的出现。
国内增塑剂行业无序竞争的端倪现于2000年前后至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增塑剂产能高速扩张,产量持续增加2000年至今,国内各个增塑剂工厂均纷纷扩能增产,导致全国的增塑剂产量不断上升。仅以DOP为例,从2000年的不及35万吨,跃升至2007年的近100万吨。
环保增塑剂价格不断攀高,低价替代品横行,经历2006年的暴涨,以及2007年的高位盘整,目前环保增塑剂价格已经较2005年提高了500美元/吨以上。高昂的成本使得价格相对低廉的替代品的生存空间加大。2006年起,原本较为“低调”的环氧大豆油、多元醇苯甲酸酯以及各种名目繁杂的替代品,盛极一时,横行市场,挤占了增塑剂市场大幅的市场份额。增塑剂行业的竞争,从行业内部的竞争,扩展到增塑剂与低价替代品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