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剂是防冻液的主要成分,约占防冻液原液的92%~98%,防冻液原液可以根据各地气温的高低,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将冰点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有效的防冻剂是各种有机醇。各国从50年代以来几乎全部采用乙二醇作为防冻剂。乙二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稍有甜味和具有吸湿性的粘稠液体,它能以任何比例与水相溶。乙二醇的浓度不同时。冰点亦不同。乙二醇--水防冻液的冰点同乙二醇质量分数不成线性关系。它的水溶液的冰点并不完全是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浓度超过70 %时,冰点反而上升。在配制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加以合理选择,以达到防冻性及经济性的要求。在中国江南,一般采用乙二醇质量分数为40 %的配比,而在寒冷的北方,需取乙二醇质量分数50%左右的配比比较适宜。

发酵法
糖质原料(如糖蜜、亚硫酸废液等)和淀粉原料(如甘薯、玉米、高梁等)发酵;发酵法制乙醇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是生产乙醇的唯ll一工业方法。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等;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植物茎秆等。这些物质经一定的预处理后,经水解(用废蜜糖作原料不经这一步)、发酵,即可制得乙醇。发酵液中的质量分数约为6%~10%,并含有其他一些有机杂质,经精馏可得95%的工业乙醇。

乙醇主要危害
本品为中枢ll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乙醇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ll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ll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ll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ll眠、麻ll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ll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ll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ll经病、慢性胃ll炎、脂ll肪肝、肝ll硬化、心肌损害、器质性精神ll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ai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致aill症的物质,而是致ai物质普遍溶于乙醇。在中国传统医ll药观点上,乙醇有促进人体吸收药物的功能,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治ll疗虚冷症状。药酒便是依照此原理制备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