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毒理环境
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8.0~15.3g/kg(小鼠经口);5.9~13.4g/kg(大鼠经口);1.4ml/kg(人经口,致死)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2mg/m3(连续多次)八天后2/15只动物眼角ll膜混浊、失明;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9/28人出现短暂昏厥;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加热至105℃反复吸入14/38人眼球震颤,5/38人淋巴细胞增多。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ll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ll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ll化碳、二氧化碳、水。
异丙ll醇
一种有机化合物,正丙ll醇的同分异构体,别名二甲ll基甲醇、2-丙ll醇,行业中也作IPA。它是[1]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溶于水,也溶于醇、醚、苯、氯ll仿等多数有机ll溶剂。 异丙ll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主要用于制药、化妆品、塑料、香料、涂料等
化学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能与醇、醚、氯ll仿和水混溶,能溶解生ll物碱、橡胶、虫胶、松香、合成树脂等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与水形成共沸物,不溶于盐溶液。常温下可引火燃烧,其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ll炸混合物。异丙ll醇容易产生过氧化物,使用前有时需作鉴定。方法是:取0.5mL异丙ll醇,加入1mL10%碘化钾溶液和0.5mL1:5的稀盐酸及几滴淀粉溶液,振摇1分钟,若显蓝色或蓝黑色即证明有过氧化物。和乙醇、丙ll醇相似,但有仲醇的特性。
在乙醇的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布在肝ll脏,在胃肠道及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ll脏后,首先被ADH氧化为乙ll醛,而乙ll醛脱氢酶则能把乙ll醛进一步催化为乙酸,在肝ll脏中乙醇还能被CYP2E1酶分解代谢。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ll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ll醛,而乙ll醛具有让毛细ll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上脸”。另外还有一种酶——乙ll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乙醇脱氢酶没有乙ll醛脱氢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ll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