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醇最早由法国人C.-A.孚兹于 1852年从发酵过程制酒精所得的杂醇油中发现。1913年,英国斯特兰奇-格拉哈姆公司首先以玉米为原料经发酵过程生产丙酮,正丁醇则作为主要副产物。以后,由于正丁醇需求量增加,发酵法工厂改以生产正丁醇为主,丙酮、乙醇作为副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鲁尔化学公司用丙烯羰基合成法生产正丁醇。50年代石油化工兴起,合成法制正丁醇发展迅速,尤以丙烯羰基合成法最快。

甲醇物理性质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熔点(℃):-97.83.沸点(℃):64.74.相对密度(水=1):0.79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6.饱和蒸气压(kPa):12.3(20℃)7.燃烧热(kJ/mol):726.518.临界温度(℃):2409.临界压力(MPa):7.9510.辛醇/水分配系数:-0.82~-0.7711.闪点(℃):8(CC);12.2(OC)12.自燃温度(℃):43613.爆ll炸上限(%):36.514.爆ll炸下限(%):615.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类、乙ll醚等多数有机ll溶剂。16.折射率(N/D,20℃):1.328417.黏度(mPa·s,25℃):0.552518.蒸发热(KJ/mol,b.p.):35.3219.熔化热(KJ/kg):98.8120.比热容(KJ/(kg·K),20℃,定压):2.5121.沸点上升常数:0.78522.电导率(S/m,25℃):1.5×1023.热导率(W/(m·K),30℃):21.352724.体膨胀系数(K,20℃):0.0011925.临界密度(g/cm):0.27326.临界体积(cm/mol):11727.临界压缩因子:0.22328.偏心因子:0.56629.Lennard-Jones参数:3.8632(A);419.86(K)30.溶度参数(J/cm):29.53231.van der Waals体积(cm/mol):21.71032.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764.933.气相标准生成热(焓)( kJ/mol) :-201.534.气相标准熵(J·mol-1/K) :239.8835.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61.636.气相标准热熔(J·mol-1/K):44.0637.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726.938.液相标准生成热(焓)( kJ/mol):-239.139.液相标准熵(J·mol-1/K) :127.2440.液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66.8841.液相标准热熔(J·mol-1/K):81.4

酯化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ll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ll乙酯(具有果香味;酒放得越久就越香就是因为乙醇被缓慢氧化成乙酸,然后发生酯化反应作用,生成乙酸ll乙酯)。反应为可逆反应: 反应中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取代反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中等浓度的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溴单质)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