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主要危害
本品为中枢ll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乙醇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ll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ll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ll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ll眠、麻ll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ll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ll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ll经病、慢性胃ll炎、脂ll肪肝、肝ll硬化、心肌损害、器质性精神ll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ai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致aill症的物质,而是致ai物质普遍溶于乙醇。在中国传统医ll药观点上,乙醇有促进人体吸收药物的功能,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治ll疗虚冷症状。药酒便是依照此原理制备出来的。
吸收饮酒后,乙醇很快通过胃和小ll肠的毛细ll血管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饮酒者血液中乙醇的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在30~45分钟内将达到最ll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当BAC超过1000mg/L时,将可能引起明显的乙醇中毒。摄入体内的乙醇除少量未被代谢而通过呼吸和尿液直接排出外,大部分乙醇需被氧化分解。
酯化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ll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ll乙酯(具有果香味;酒放得越久就越香就是因为乙醇被缓慢氧化成乙酸,然后发生酯化反应作用,生成乙酸ll乙酯)。反应为可逆反应: 反应中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取代反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中等浓度的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溴单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