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陶瓷因具有多孔、比表面积大、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处理、催化反应等领域。其配料生产线是保证产品性能的核心环节,主要围绕原料制备、配料混合、泥料均化等步骤展开。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蜂窝陶瓷的原料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常见原料包括:
- 骨料:堇青石、莫来石、碳化硅、氧化锆等(决定产品耐高温、耐磨损等性能);
- 粘结剂:黏土、膨润土、有机粘结剂(如甲基纤维素);
- 助剂:润滑剂(如硬脂酸)、增塑剂、造孔剂(如碳粉、淀粉,用于调节孔隙率)。
预处理步骤:
- 破碎:大块原料经颚式破碎机或冲击破碎机粗碎,再通过球磨机细磨至一定粒度(通常1-5微米,确保混合均匀性);
- 筛分:去除杂质和粗颗粒,保证原料细度达标;
- 干燥:若原料含水率过高,需经干燥设备(如回转干燥机)处理,控制含水率在合适范围(一般≤5%)。
配料混合环节
- 计量配料: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自动计量系统(如电子秤、螺旋计量机)精准称量各原料,误差需控制在±0.5%以内,确保成分稳定。
- 混合搅拌:将计量后的原料加入混合设备(如双轴桨叶混合机、捏合机),同时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助剂,搅拌至物料均匀分散、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泥料。混合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具体根据物料特性调整。
泥料均化与陈腐
- 均化:混合后的泥料通过练泥机(如真空练泥机)进一步揉练,排出空气、消除颗粒团聚,使泥料密度均匀、可塑性一致。
- 陈腐:将泥料在常温、保湿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通常24-72小时),让水分充分渗透,改善泥料的可塑性和稳定性,为后续成型奠定基础。
关键设备与控制要点
- 核心设备:自动计量系统、高效混合机、真空练泥机、干燥设备等。
- 控制要点:原料粒度分布(影响成型和烧结性能)、配料精度(保证产品成分稳定)、泥料含水率(一般控制在15%-25%,适配成型工艺)、均化效果(避免后续成型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