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当渣浆泵刚启动,便出现负荷过大的情况,可能原因是:启动时没有关闭排出管路的闸阀,处理方法是关闭闸阀,重新启动泵,填料压的太紧,使润滑水进不去或水封管不通水,则应放松填料或对水封部分进行故障情况检查,并检查结果针对性的解决相应的故障。 五、若渣浆泵转动正常但不出水,可能是因为:吸入口有杂物堵塞,应清除杂物后在吸入口安装过滤装置,吸入管或仪表漏气,可能吸入管上有砂眼,或管与管之间、管子与仪表之前的焊缝有漏点,或是密封垫圈密封不好,吸水高度过高,应降低吸水高度。




a. 压入配合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b.加热配合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渣浆泵轴承热装方法是一种常用且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要使泵安全运行,必须注意日常的维护。维护保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轴封的维护。填料轴封泵要定期检测密封水压和水量,要始终保持少量清洁水沿轴流过,定期调填料压盖,检查填料并定期更换填料,轴承水压、轴封水量应符合上述要求。装有油杯的副叶轮轴封泵应定期用油杯注油,以润滑内部的填料或唇口密封圈。
(2)叶轮的调节。为了保证泵高效运转.就必须及时调整叶轮与前护板的间隙,金属内衬泵叶轮与前护板间隙应在0.5mm~1mm之间,橡胶内衬泵叶轮与前后护套之间的间隙要相等。调节叶轮间隙时首先停泵,松开压紧轴承组件的螺栓,拧调整螺栓上的螺母,使轴承组件向前移动;同时用手转动轴按泵转动方向旋转,直到叶轮与前护板摩擦为止;对于金属内衬泵则将前面刚拧紧的螺母放松半圈。再将调整螺栓上面的螺母拧紧,使轴承组件后移,此时叶轮与前护板阔隙在0.5mm~1mm之间;对于橡胶内衬泵则通过拧调整螺栓上的螺母,将轴承组件先向前移动,使叶轮与前护套接触,再使轴承组件向后移动,使叶轮与后护套接触,测出轴承组件总的移动距离,取此距离一半作为叶轮与前后护套的间隙,再用调整螺栓调节轴承组件的位置.保证叶轮与前后护套的正确间隙值。调整后,在再次启动前,须重新检查叶轮转动是否正常.轴承组件压紧螺栓与调整螺栓是否拧紧。然后再启动泵。
(3)轴承润滑。轴承组件在装配时,若装配正确、润滑油适量、维修及时,运转寿命会较长。维修人员应定期检查轴承组件,检查轴承与润滑脂的情况,检修间隔一般不超过12个月;在运转巾须定期添加润滑脂,间隔时间及注入的量与泵的转速、轴承规格、连续工作时间、泵的停开次数、周围环境与运转温度等许多闪素有关,而且是润滑脂过量会引起轴承发热,因此需逐渐积累经验,合理及时加润滑脂。
(4)备用泵应每周将轴转动1/4圈,以使轴承均匀地承受静载荷和外部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