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音质的好坏和功率没有直接的关系。功率决定的是音箱所能发出的极大声强,感觉上就是音箱发出的声音能有多大的震撼力。根据国际标准,功率有两种标注方法:额定功率(RMS:正弦波均方根)与瞬间峰值功率(PMPO功率)。前者是指在额定范围内驱动一个8Ω扬声器规定了波形持续模拟信号,在有一定间隔并重复一定次数后,扬声器不发生任何损坏的极大电功率;后者是指扬声器短时间所能承受的极大功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74年规定了功率的定标标准:以两个声道驱动一个8Ω扬声器负载,在20~20000Hz范围内谐波失真小于1%时测得的有效瓦数,即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标示功率就是额定输出功率。通常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标出的是瞬间(峰值)功率,一般是额定功率的8倍左右。 试想同是采用PHILIPS的TDA1521功放芯片(极大的额定功率30W,THD=10%时),而某些产品上标称360W,甚至480WP.M.P.O.,这可能吗?有意义吗?所以在选购多媒体音箱时要以额定功率为准。音箱的功率由功率放大器芯片的功率和电源变压器的功率两者主要决定,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可以算出如果变压器的额定功率是100W的话,它实际能顺利带动的功放芯片的功率要在45W以下,所以通过算音箱变压器与功放的功率关系也可以验证音箱的实际额定功率是否能达到标称值。音箱的功率不是越大越好,适用就是极好的,对于普通家庭用户的20平米左右的房间来说,真正意义上的60W功率(指音箱的有效输出功率30W×2)是足够的了,但功放的储备功率越大越好,应为实际输出功率的2倍以上。比如音箱输出为30W,则功放的能力应该大于60W,对于HiFi系统,驱动音箱的功放功率都很大。

在我国,音响行业发展属于弱势群体,首先缺乏畅通的渠道,生产也列不上国家体制,企业的生产有极大的盲目性,这些都给企业家造成很多困难,我们应该向有关部门呼吁。在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争取各项措施,诸如采用知识工程和管理优化研发过程,构建研发平台,强化研发队伍,合理进行人员配置,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化发挥人力作用。提高科学经营方式,管理决策和运控能力,努力提高能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稳定和增长。
多功能厅中的舞台灯光设备只有多功能厅用于舞台文艺演出时使用。
一、从灯光布置分
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
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
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通照明,增强舞台亮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像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
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面龙点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