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引发沼泽化 “断路” 场景,传统车往往刚踏入泥滩就陷入 “车轮越转越深” 的困境 —— 轮胎深陷淤泥中无法动弹,不仅延误物资运输,还可能因设备卡壳导致被困人员错过 “黄金期”。而河北五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 “冀虹?”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凭借 “低地面压强 + 全地形通行” 的核心优势,能在沼泽中平稳穿梭,成为应急中突破泥滩阻碍、抢时效保生命的关键装备。
在应急现场,沼泽化 “断路” 的危害远超想象:灾害后的泥滩往往混合着积水与松软泥土,传统越野车的轮胎接地压强较大(普遍在 20kPa 以上),一旦驶入,轮胎会迅速下陷,有时甚至需要其他车辆牵引才能脱困,单次陷车至少耗费 30 分钟以上,而应急的 “黄金时间” 往往只有 72 小时,每一分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流逝。此前某次泥石流中,一支携带急救物资的队伍驾驶传统抢险车前往灾区,途中因陷入泥滩停滞 1.5 小时,导致部分重伤员未能及时获得药品;而河北五星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到场后,仅用 20 分钟就穿过相同路段的沼泽,将物资准时送达,为伤员救治争取了关键时间。
这款全地形车能轻松应对沼泽救急,核心在于其针对低压强通行的深度设计。根据资料显示,该车型搭配橡胶履带时,地面压强仅为 4.6kPa,相当于成人赤脚踩在地面的压力 —— 这一压强远低于传统车辆,能有效分散车身重量,避免轮胎陷入淤泥。同时,车辆搭载 8 轮驱动系统与美国科勒(Kohler)4 冲程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23 马力的强劲动力可驱动轮胎或履带在沼泽中稳步前行,配合特制的 “鸭蹼式” 轮胎(25mm 深胎牙沟槽),既能在泥滩中牢牢抓住地面,又能减少泥土附着,进一步降低陷车风险。在某次洪涝沼泽中,该车型载着 3 名人员与 2 箱急救设备,在过膝深的淤泥中行驶 1.2 公里,全程未出现任何下陷迹象,抵达时间比传统车辆预计时间提前了 1 小时 20 分钟。
从应急时效角度看,这款全地形车的设计处处贴合 “抢时间” 需求:无需像传统车辆那样提前铺垫钢板或碎石路,抵达沼泽边缘后可直接驶入,省去前期准备环节;水陆无缝切换能力更是关键 —— 当沼泽中出现积水区域时,车辆无需停车调整,轮胎可直接化身 “船桨” 划水推进,水上时速可达 5-12 千米 / 小时,避免因绕行陆地耽误时间。此外,车辆陆上 454 千克的载重能力可一次性装载更多物资,减少往返运输次数,635 千克的牵引能力还能拖拽陷在沼泽中的传统车辆,帮助清理通道,进一步提升整体效率。
在复杂沼泽环境的耐用性与安全性上,该车型同样为 “保时效” 提供支撑:全车身采用真空成型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耐碰撞、抗挤压,即便在沼泽中遭遇隐藏的石块或断木撞击,也能保护车身完好,避免因设备损坏中断;TS 三重封闭设计确保车辆部件不受泥水侵蚀,延长连续作业时间;OBD“6+1” 发动机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能实时监测动力状态,提前预警故障风险,避免车辆在沼泽深处 “抛锚”—— 要知道,在无法快速获得维修支援的应急现场,一次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数小时的停滞,而该系统能最大限度减少此类风险,保障流程连续推进。
在应急中,“时间就是生命” 的意义在沼泽场景下尤为突出。河北五星 “冀虹?”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以 4.6kPa 的低地面压强突破泥滩阻碍,用 “不陷车、快通行、强承载” 的性能,弥补了传统车辆在沼泽中的短板,将原本可能耗费数小时的 “陷车困境” 转化为 “高效直达”,为被困人员争取更多生存机会,也为队伍减轻了装备拖累压力。在各类灾害引发的沼泽化 “断路” 中,这款装备无疑成为了 “抢时效、保安全” 的硬核支撑,真正实现了 “泥滩不挡路,不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