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山地 “断路”!水陆两栖全地形车高效开展山岳抢险
山岳区域因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一旦遭遇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极易形成 “断路” 困境 —— 盘山公路被垮塌岩体阻断、山间小道被淤泥覆盖、峡谷地带因暴雨形成临时水域,传统车辆要么卡在狭窄崖边无法前行,要么陷在松软土石中寸步难行,徒步又面临体力消耗快、物资运输难的问题。而河北五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 “冀虹?”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正以 “山地适配 + 全地形通行” 的核心优势,成为破解山岳 “断路”、高效开展抢险的关键装备。
山岳中的 “断路” 场景,远比平原地区更复杂棘手:有的路段是仅容一人通过的悬崖便道,路面被落石砸出深浅不一的坑洼;有的区域因山体滑坡形成 “土石沼泽”,车辆轮胎一压便会下陷;还有的峡谷在暴雨后积起数米深的水潭,传统越野车只能绕行,而绕行路线往往超出半径。此前某次山区地震中,一支携带破障设备的队伍曾因传统抢险车卡在狭窄弯道,不得不拆解设备靠人力搬运,3 公里的山路耗费了近 4 小时,而河北五星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到场后,凭借紧凑车身与灵活操控,仅用 50 分钟便完成了相同路线的设备运输,且全程未出现任何剐蹭或陷车问题。
这款全地形车之所以能克服山地 “断路”,首先源于其针对复杂地形的深度设计。从动力与驱动来看,它搭载美国科勒(Kohler)4 冲程 OHV V-Twin 空冷型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23 马力的强劲动力配合 8 轮驱动系统,能轻松碾过山地的碎石堆、攀爬 15° 以上的缓坡;更关键的是其特制 “鸭蹼式” 轮胎 ——25mm 深的胎牙沟槽在土石路面抓地能力比普通轮胎提升 3 倍,即便在潮湿的苔藓岩面上也不易打滑,而当遇到山地临时水域时,轮胎还能化身 “船桨” 划水推进,水上时速可达 5-12 千米 / 小时,无需停车切换模式,实现 “从山路到水域” 的无缝衔接,彻底解决传统装备 “遇石卡、遇水停” 的难题。
针对山岳 “空间窄、障碍多” 的特点,它的车身设计同样优势:3020×1473×1180mm 的紧凑尺寸,能灵活穿梭于山间狭窄便道与树林间隙,避免因车身过宽被两侧岩石或树木阻挡;230mm 的离地间隙(搭配履带时达 255mm),可轻松越过路面凸起的石块与树根,减少底盘刮损风险;低重心设计则进一步提升了山地行驶稳定性,即便在一侧临崖的路段,也能保持车身平衡,避免侧翻。某次山区泥石流中,该车型载着 3 名人员与急救箱,沿仅宽 1.5 米的损毁便道行驶,途中多次避开落石与裂缝,最终成功抵达被困村民所在的山腰平台,这是传统大型抢险车完全无法实现的操作。
在山岳抢险的承载与防护性能上,它同样适配极端场景需求:陆上 454 千克的载重能力可一次性装载 2 副伤员担架 + 15 箱急救物资,635 千克的牵引能力能拖拽小型破障镐、绳索等装备,解决山地 “物资难运” 的痛点;全车身采用真空成型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耐碰撞、抗挤压,即便在行驶中遭遇小体积落石撞击,也能保护车内人员与设备安全;LC0F 高防护性能设计搭配仓底护板,还能防止底盘被尖锐岩石刮破,延长装备在山地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此外,针对山岳地区 “温差大、信号弱” 的问题,这款全地形车的细节设计更显贴心: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支持 - 40℃~+40℃极端温度启动,即便在高海拔山区的低温环境中,也能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车内配备的 12V 电源接口与 USB 接口,可给对讲机、卫星电话充电,保障人员与外界联络不中断;OBD“6+1” 发动机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能实时监测动力状态,避免车辆在偏远山地因故障 “抛锚”,减少队伍的二次风险。
从陡峭的山坡到湍急的山间溪流,从狭窄的便道到松软的土石堆,河北五星 “冀虹?”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始终以 “能钻、能爬、能渡” 的特性,在山岳 “断路” 场景中开辟通道。它不仅弥补了传统装备在山地环境中的短板,更以高效、灵活、可靠的性能,让山岳抢险从 “艰难推进” 变为 “快速直达”,为被困人员争取更多 “黄金时间”。在山岳灾害需求日益迫切的当下,这款全地形车无疑成为了守护山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 “硬核力量”,真正实现了 “山断路不断,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