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震灾害突发,房屋坍塌、路面断裂、淤泥遍布的 “断路” 场景往往成为 “拦路虎”—— 传统车辆陷在沼泽与乱石堆中寸步难行,冲锋舟需多次搬运才能衔接陆地与水域,珍贵的 “黄金期” 在装备受阻中不断流失。而河北五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 “冀虹?”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正以 “全地形穿梭 + 强承载运输” 的核心优势,成为地震灾区打通 “生命通道” 的关键力量。
在地震后的废墟与次生灾害现场,“断路” 从来不是单一形态:有的区域是被泥石流覆盖的松软沼泽,一脚踩下便可能陷入半米深的淤泥;有的路段因桥梁坍塌形成临时水域,传统越野车只能望 “水” 兴叹;还有的区域遍布断壁残垣与尖锐石块,普通车辆的底盘稍不注意就会被刮损瘫痪。此前某次地震中,一支携带医疗物资的队伍曾因传统货车陷在沼泽地,不得不靠人力肩扛手提,5 公里的路程耗费了近 3 小时,而河北五星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到场后,仅用 20 分钟便完成了相同路线的物资运输,且全程未出现任何陷车或故障问题。
这款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之所以能破解 “断路” 难题,源于其针对极端环境的深度设计。从动力核心来看,它搭载美国科勒(Kohler)4 冲程 OHV V-Twin 空冷型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23 马力的强劲动力配合 8 轮驱动系统,能轻松碾过地震现场的乱石堆、穿越过膝的淤泥区;特制的 “鸭蹼式” 轮胎更是关键 ——25mm 深的胎牙沟槽在沼泽中能牢牢抓住地面,抓地能力比普通轮胎提升 3 倍,进入临时水域时还能化身 “船桨” 划水推进,无需停车切换模式,实现 “从陆地到水面” 的无缝衔接。
在承载与防护性能上,它同样为地震 “断路” 量身定制:陆上 454 千克的载重能力可一次性装载 3 副伤员担架 + 20 箱急救药品,635 千克的牵引能力能拖拽小型破障设备;全车身采用真空成型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配合仓底护板与前保险杠,即便碾过尖锐石块或遭遇轻微撞击,也能避免底盘损坏;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低地面压强设计 —— 搭配橡胶履带时地面压强仅 4.6kPa,相当于成人赤脚踩在地面的压力,这意味着它能平稳驶过松软沼泽,不会因自身重量陷入泥土,彻底解决传统车辆 “越陷越深” 的困境。
除了硬件优势,这款全地形车在地震中的 “实用性” 还体现在细节之处。它的 LC0F 高防护性能设计能保护驾乘人员免受落石或坍塌物伤害,OBD“6+1” 发动机故障自动诊断系统可实时监测动力状态,避免途中因设备故障 “二次断路”;车内配备的 12V 电源接口与 USB 接口,还能为对讲机、手电筒等设备充电,确保通信与照明不中断。在某次地震后的偏远村落中,该车型不仅为被困村民送去了饮用水与食品,还通过搭载的小型发电机,为临时医疗点提供了持续供电,让受伤村民能及时接受清创与包扎治疗。
从实际场景来看,河北五星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的 “断路突破能力” 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当地震导致山区道路中断,它能沿着河道泛水而行,直达被隔绝的村庄;当平原地区因地下水溢出形成大面积沼泽,它能载着人员与物资,在没腰的水中开辟出运输通道;即便在余震不断、路面持续坍塌的区域,它的 TS 三重封闭设计与自调节盘式液压制动器,也能保证行驶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正如一位参与过多次地震的消防员所说:“有了这款车,我们再也不用因为‘路不通’而看着灾情心急如焚,它就像现场的‘摆渡船’,把物资送进去,把伤员运出来,真正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地震的核心,是与时间赛跑、与 “断路” 对抗。河北五星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以其不挑地形的通过性、稳定可靠的承载性,在断壁残垣与泥泞沼泽间搭建起 “生命通道”,既弥补了传统装备的短板,更让地震灾区的物资运输与人员转移效率得到质的提升。未来,随着应急需求的不断升级,这款全地形车还将持续优化性能,为破解更多灾害场景下的 “断路” 难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撑。